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

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

ID:27109992

大小:1.3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1

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_第1页
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_第2页
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_第3页
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_第4页
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主讲人:丁桂兰江苏省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1.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2.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3.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4.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5.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考核的自学;6.接受现代远程教育;7.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学时要求:教师培训以5年为周期,总学时不低于3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培训学时不少于180学时。培训项目应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学时等内容,并以文件予以公布。未经公布的不予认定。校本培训由学校按年度制定计划,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或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审查批准后实施。未经审查批准的不予认定培训学

2、时。因故未能列入年度计划的,提前2周报送审查。已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因故调整时间并在当年内完成的,不再重复审查。教研、科研、电教、装备等其它教育机构组织的教师培训须纳入同级教师培训规划、统一部署,集中或分别组织实施。未纳入规划的不予认定。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学时实行单项认定和登记,培训时间为1年内120学时,单项培训学时不足的,视同周期内培训学时未完成。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年度内完成1门以上课程学习并考核通过的,凭单科结业证书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36学时。教师通过论文撰写、参与课题研究、出版教育专著、技术发明

3、创造等形式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并取得成果的,是否认定培训学时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认定学时的,总学时不得超过县级以上年均培训学时的二分之一。鼓励优秀教师示范引领:1.参加校本培训授课,认定相应校本培训时间。参加县级以上培训授课,认定县级以上培训6学时。按次计算,最多不超过18学时。2.开设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一次,认定县级以上培训6学时。按次计算,最多不超过18学时。3.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教师竞赛项目获个人奖项的,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18学时;(第2、3不重复计算)响应国家号召到贫困地区跨县支教,支教期间无教学事故或

4、其他不良影响,连续任教时间一学期以上的,经考核合格,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72学时。参加县域内支教,连续任教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是否认定培训学时,认定学时的,总学时不得超过县级以上培训36学时。因故不能参加培训者,须递交经所在单位批准的请假条。每门课程(项目)累计缺课(含请假)三分之一或旷课四分之一及以上者和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登记学时。因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参加培训的教师,须出具学校及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上报相应培训主管部门或机构办理当年免修手续。5年周期内总学时仍应达到相应要求。学时认定实行属地管理,采取证书和网络

5、登记办法。证书登记按原有关规定执行。培训学时网络登记应包括培训文件、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培训地点、考核结果等内容。1.县级以上培训,由培训承办单位在培训结束后,根据培训考核情况进行网上培训学时登记。2.因论文、获奖等折算学时的和校本培训,由学校进行网上登记。3.不适宜即时登记的,由相应教师培训学时认定机构根据培训文件,考核情况等进行网上集中登记。4.县级教师培训主管部门对培训机构和学校登记情况进行审核确认。未经网络登记的培训学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不予记录。5.教师发现学时错登、漏登的,应当在1个月内向负责学时认定和登记的单位提出更正、补登申请。接到申请的单位应

6、当在30日内予以处理,并答复申请人。教师完成培训学时是教师考核、职务聘任、教师资格证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未完成规定培训学时的视为继续教育不合格,不得评先评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新教师未完成上岗培训规定学时者,不得转正定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