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古诗的意境教学

简析小学古诗的意境教学

ID:27147222

大小:5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1

简析小学古诗的意境教学_第1页
简析小学古诗的意境教学_第2页
简析小学古诗的意境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简析小学古诗的意境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析小学古诗的意境教学江苏如东县掘港天一学校(226400)张娴翻开小学语文课文,几乎每一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而这些名篇都可以看作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成功范例。王国维提到:“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由此可见,意境,是作者眼中的景语,更是读者作者共同的情语,了解诗词意境的这些特征,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古诗的意境教学。一、意境教学之创设篇做好小学古诗的意境教学,首先一点就是先让学生能够入境,让学生能够欣赏到古诗中的“境”,然后由此入手,再去理解古诗中的“意”。所以,

2、创设与古诗相似或相同的境就成为首要环节。1.音乐烘托法。音乐同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借助音乐独到的感染力,渲染烘托出古诗洋溢的气氛,创设出一个与诗意贴切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牛.内心的感受,从走近情境到走进情境。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丙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以叙述的笔调记录了诗人在黄鹤楼上送别朋友的事情,读来朗朗上U,听来声声入耳,全诗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此时,如果仅仅让学生去读,那可能一下子进入不了情境之中,可如果在学生诵读的时

3、候辅以古曲《送别》,凄婉的音乐声里,朋友即将远去的情调很自然地就表达出来了。以此为切入U,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听、去想、去记,学生会很自然地进入繁花似锦的三月不得不面对分别的意境之中。2.诗画结合法。诗人王维曾经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抽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多呈现直观思维的内容可加深理解。一幅与学习的诗歌紧密相关的图画,学生不仅可以被画中的景物所吸引,加深古诗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由画出发,进入意境,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绝句》一首诗的吋候,我首先出示了一幅《春意图》,画中有黄鹂、白鹭

4、、远山、白雪、茅屋、小舟等等物象。古色古香的画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让学生边读古诗边欣赏图画的时候,我又着重让学生“按图索物”,然后再进一步想一想图上还有什么没有画的,你觉得应该怎样画更为恰当。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很快把诗的内容学习会了,而且阐述了许多见解,互动中进入意境,又感悟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欢之情。1.故事讲授法。故事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讲故事既可以拓展古诗教学的深度,提供古诗学A)的背景,还可以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出作者的性格特征,或者表现出古诗在当吋的社会影响力。比如在讲授王昌龄的《出塞》一

5、首诗吋,我先讲授了唐朝吋期北方有少数民族侵扰,一些文人纷纷投笔从戎的故事。然后,我又根据诗中的内容,拓展讲解了汉朝大将李广的故事,比如“百人吓跑几千匈奴兵”、“被擒夺马”等精彩的故事,深化了学生对诗的理解。二、意境教学之分析篇意境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从意境出发,分析故事,让学生在意境的感悟中记忆古诗,体验情感。1.诗眼”突破法。文有文“眼”,古诗同样有“诗眼”。一首古诗意境的表达往往就是通过诗眼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让学生由诗眼出发,深入探究诗歌的意境所在。至于诗眼所在,既可以是全诗里一个或两个关键的

6、字词、句子,也可以是题0中的某一个字。例如《草》(《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的讲解,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从草的一生入手开始讲起,然后讲到草春天又会再长起来。这样的讲法虽然可行,但对于重点的突出还略显不足。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抓住了一个“又”字,首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又”,然后让学生举举自己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又”。在此基础上,联系到课文里,让学生说说从“春风吹又生”中看出了什么,我们可以向草的“又”字上学4到什么。学生不仅分析得透彻,而且纷纷被草的精神所感染,诗的意境所要表达的内容自然而然就达到了。2.诗意表演法

7、。诗不仅可以读,而且可以演。充分利用儿童喜爱表演的特性,让学生在自我的参与中加深内容的理解,深化人物形象的认识,同吋寻找到古诗意境里蕴藏的情感。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表演法一般适用于趣味性的或者情节性强的古诗。比如在教学“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和“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我根据诗意创设情景,准备了几个简单的道具,让学生演一渍诗中儿童追蝶扑蝶、跑冋家放风筝的情景。在表演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对意境的体会也就会更深入。1.想象扩充法。诗是留白的艺术,诗的内容凝练

8、而简洁,诗里一定冇不少内容作者没有写到,可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或联想对诗中隐藏的画面、场景、细节等加以填补扩充,从而深入领会诗歌作品的意境。比如学习《早春》一诗吋,我要求学生进一步想象除了诗中的景物,还冇哪些具冇早春特征的景物。学生积极动脑筋,很快就想到了许多景物,拓展了诗意。总之,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诗歌自身的特征进行教学,就能让意境教学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