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ID:27248710

大小: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1页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2页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金塔县中医医院甘肃酒泉735300)【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面瘫患者65例,其中,釆用治疗的32例为对照组,另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33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H-B面神经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面瘫【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

2、016)11-0035-02面瘫即为面部神经麻痹,该病多因肿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所致的非进行面部祌经障碍异常的一种中枢性运动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鼓嘴、闭眼、抬眉及U眼歪斜等[1]。木文主要研究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面瘫患者65例,其中,采用治疗的32例为对照组,该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5〜66岁,平均(42±1.25)岁。另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33例为研究组,该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

3、龄范围为26〜67岁,平均(43±1.58)岁。研究均经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确诊,研究经患者家属签字同意,所选研究对象均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且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U服强的松,一次30mg,—日一次;0.5μg甲钴胺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注射液肌肉注射。研究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取患者双太冲、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以及承浆、四白、地仓、颊车、风池;对于急性期后面瘫患者,加阳白、翳风、水沟、地仓透颊车、攒竹等。采用1.5寸不锈钢毫针,消

4、毒后浅刺面部穴位,得气后留针30min,行针两次,每次3min,连续治疗10日。1.3效果评定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2】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进行评分,并采用H-B面神经功能评分法对两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评定,艽中: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可正常进食为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面部表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仅冇轻度的口眼歪斜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稍冇好转,H冇轻度的U眼歪斜症状为有效;治疗后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奋效率为临床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1.4数据统

5、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表示用[例数/百分比,(n/%)],计量资料表示用(x-±s),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吋(P<0.05)。1.结果2.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H-B面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H-B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H-B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表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x-&plUSmn;s,分)2.讨论面瘫主要是由于严重风寒、病毒感染等所致,针

6、灸因能够较好调节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淋巴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渗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面瘫的治疗中[4】。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研究组,苏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H-B面神经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奋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锦等[5]研究结果相似,表明,针灸治疗面瘫,能够冇效促进局部神经和肌肉组织营养的吸收,进而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奋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刘锦锋.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面瘫36例临床观察[j】.

7、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7):75-77.[2】金传江.探究中医针灸理疗对中风面瘫的治疗[」].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3):2491.[3】刘建国.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面瘫[」].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66-67.[4】张利朋,张红强.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临床合理用药,2016,9(6):77-78.[5】王锦,符运喜.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1):24-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