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ID:27289475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2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首次将“美丽中国建设”写入规划。这既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也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把握“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需要结合新形势下我国的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况,对十

2、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关于“绿色发展”的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入分析。“改革发展,理念先行”。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相较于以往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论述,既有创新,也有提高,更有升华。一是立意更高。传统的“绿色发展”注重的是从节能减排、污染物治理的视角评判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而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所提出的“绿色发展”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在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之下,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压力之下,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召之下

3、,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论断。《公报》从“绿色发展”所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出发,围绕人与自然和谐、主体功能区建设、低碳循环发展、资源节约与利用、环境整治、生态屏障构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生态文明和“绿色化”发展的高度进行了新一轮的理论阐述,这不仅赋予了“绿色发展”这一模式崭新的面貌,也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认识更深。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4、”,使“美丽中国”的表述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也令“美丽中国”从一句抽象的理论表达落地生根为具象的实践形态,这也是我国在“绿色发展”实践过程中,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深化所得出的科学理论认识。在未来,“美丽中国建设”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并举并重,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视野更宽。“绿色发展”不仅要立足国内,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生态安全领域同样如此。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人类生态系统的

5、安全,已经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重视。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上述背景之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率先提出了“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这表明我国在“绿色发展”中具备了国际视野,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担当,也向世人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诚意和姿态。这一提法还要求我们将生态环境发展问题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加以考量,强调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贡献将有利于我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

6、世界生态环保进程,推动世界生态环境安全建设,并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构筑生态环保国际新格局。四是角度更新。《公报》从格局建设、体系建设、权责分配等多个不同角度,给出了全新的提法和论述,且提法更加新颖,论述更为独到。首先,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率先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其中,“自然岸线格局”的提法表明我国将一如既往的顺应自然,更加重视天然形成的地理分界线,避免自然岸线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开发;同时,“自然岸线格局也表明我国将海洋这一天然分界线纳入了格局建设之中,用格局对中国国土做了全方

7、位覆盖。其次,《公报》中提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一方面表明“两个体系”是绿色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强调“绿色发展”全面性的同时,也从体系的角度将绿色发展诠释得更加生动具体。最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之上,从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角度强化了其制度属性,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又与以往的交易制度相呼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相配套。五是力度更大。出于“绿色发展”需要和当前生态环境形势的压力,《公报》中提出了

8、两项重点工程、两次重大行动和三个关键制度,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层面进一步加深和强化对生态环境发展的推动作用。具体来看,一是“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和“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近零碳排放”这一严苛的标准,要求我们以更大的气力投入到“碳排放”的整治之中;二是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