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文学与“道德”问题

底层文学与“道德”问题

ID:27296869

大小:6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底层文学与“道德”问题_第1页
底层文学与“道德”问题_第2页
底层文学与“道德”问题_第3页
底层文学与“道德”问题_第4页
底层文学与“道德”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底层文学与“道德”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底层文学与“道德”问题最近不少人对“底层叙事”进行非议,说其“抢占道德制高点”,这大概是指作家以关注底层的苦难来表示个人道德的高尚,而这则让不太关注底层的作家与评论家感到了一种焦虑,所以不少作家与评论家从这个角度批评底层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道德”;或者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就是写出好作品,而不是以道德来审判别人。抽象地来说,这些批评都有道理,但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涉及到道德问题,很容易让坚持“纯文学”的人反感,所以需要做出具体的分析。在今天,讨论道德问题不能笼统地谈,应该区分不同的层面,这是

2、由于我们的道德标准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五四以来,新道德与旧道德、西方道德与屮国道德的标准相互之间是极为矛盾的,而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分裂,任何一种标准下的好人,在另一种标准看来都是可疑的,比如“父慈子孝”在旧道德看来是一种天经地义,但在新道德看来,却蕴涵着一种等级制,是不“民主”的。再比如一个贪官在公共道德上无疑是亏欠的,但或许在私德上他是一个好人,这样价值的紊乱己经使社会陷入了一种混乱。而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样无标准、无中心的状态似乎是正常的。在今天的社会中,这又与实用主义

3、、金钱至上的原则结合起来,使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对“好人”惟恐避之不及的态度。韩少功在一篇随笔中写到,现在是一个“装坏人”的时代,即使是好人,也不得不装坏,这样才能够生存下去,才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才能够显得“酷”或者“有力”。这样一种风气,是很值得忧虑的,也是我们在精神上面临的根木性难题。关于“底层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讨论:一、作家是否以个人僵化的道德理想主义来要求他人,是否因此伤害了作品艺术上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如果是的话,那么这样的创作方式无疑是应该否定的;二、道德生活能否作为文学的题材

4、,能否成为文学表现和思考的对象?这一点是毫无疑问应该是可以的,道德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不能表现呢?三、作家关注底层是否就表示他道德高尚呢?作家关注底层苦难,并不必然表示他道德高尚,这还要看他在创作时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与世界观。如果他对底层的苦难是玩弄或猎奇的,那么谈不上高尚;如果他抱有真切的同情与强烈的爱憎,那么就是值得尊重的。那么,不关注底层是否就表示作家道德不高尚呢?在今天的巾国,创作题材是自由的,每一个作家都有选择题材的自主性,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说作家的社会责任就是写出好作品也没冇错,但在这里

5、,我觉得将作家的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割裂开来了,同时也将艺术与道德对立起来了,如果能统一起来岂不更好,像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这样的作家一样。如果不能统一,坚持艺术性的作家是值得尊敬的,比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同样,有道德感的作家也是值得尊敬的,比如斯坦贝克、福克纳。现在值得深思的是,在中国,和社会上回避“好人”一样,有道德感的作家在文坛是受到歧视的,因为他们的存在让大家感到不好意思,所以就不免把他“丑化”成跟大家一样或者比大家都不如,或者把他塑造成过时或可笑的形象,这样大家也就心安了。“道德”之所以成为

6、一个话题,与中国文学一直有泛道德化的倾向有关。1980年代以来,“纯文学”思潮对泛道德化有所纠正,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米兰?昆德拉关于“道德审判的无限期延宕”的观点,他在《被背叛的遗嘱》一书中说:“架空道德市判并非小说的不道德,而是它的道德。这道德与那种从一开始就没完没了地审判,对所有人全都审判,不分青红皂白地先审判了再说的难以根除的人类实践是泾渭分明的。这一道德的审判的随意性应用从小说的智慧来看是最可憎的愚蠢,是流毒最大的恶。这并不是说小说家绝对地否认道德审判的合法性,他只是把它推到了小说之外的领域。”我们自

7、然也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先市判了再说”,但如果因此就将道德“推到了小说之外的领域”则未免是武断的。我们反对道德审判,但并不否定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与探讨。19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架空道德审判”的思维方式下,回避了对道德问题的关注,似乎文学就不应该关心道德,越不道德,“文学性”就会越高,甚至道德也成了题材的禁区,这就走向了g身的反面,从一种解放性的思想变成了一种压抑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福克纳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一段发言,值得我们重温:“我相信人类不但不会苟且地生存下去,他们还能蓬勃发展。人是不朽的,并非

8、在生活中惟独他留有绵延不绝的声音,而是人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职责就在于写出这些东西。他的特殊的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是人类昔日的荣耀,为此,人类将永垂不朽,诗人的声音不必仅仅是人的记彔,他可以是一根支柱,一根栋梁,使人永垂不朽,流芳于世。”这里所说的“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