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研讨课的几点思考

对新课程背景下研讨课的几点思考

ID:27302876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对新课程背景下研讨课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对新课程背景下研讨课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对新课程背景下研讨课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新课程背景下研讨课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新课程背景下研讨课的几点思考张学东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750004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进行,各地举办了各种级别、各个学科的研讨课。这对许多面对新课程无从下手的老师来说,犹如及时雨。然而,许多老师在听了几次研讨课后,却很失望,因为所听之课基木上是流于形式的表演课,以及课后无关紧要的评课。这样的课对新课程的实际操作毫无指导意义,不要也罢。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需要的是怎样的研讨课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改实践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有借鉴意义的课现在有一种情况,研讨课基木上是“课件+合

2、作+讨论+游戏”的模式。在这些老师看来,似乎没有课件就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就不算研讨课,似乎没有合作讨论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似乎没有游戏就是沉闷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其结果是“上面轰轰烈烈,下面浑浑噩噩”。而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学校的日常教学用的还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研讨课的目的是要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为了表演和观看表演。一个脱离木地实际设备条件,违背了研讨课木来的目的的课,对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乂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些做法是误解了新课程。新课程并没有规定用唯一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而是提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多样

3、化与现代化。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适合不同类型的课。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上课的内容、实际的设备条件而定,而不是上课的性质来定。如果木地还没有普及多媒体教学,就用传统教学手段,如果己经普及,就根据具体教学来选择。比如,我所在的学校教学设备就相当不错,但不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一味地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一种浪费,而且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不管什么样的条件,新课程都已经开始了,所以,研讨课就是要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二、有“问题”的课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冇着太多的疑问,存在着太多自

4、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存在的疑问、问题奋许多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研讨课要解决的。譬如,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宽度?如何利用教学中的辅助文字?如何处理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果在研讨课中能够暴露这些问题,在评课吋,大家可以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做法,集众人之智慧来解决问题,甚至可以作为教师日后教研的内容。这样,研讨课就会实质性地推动新课程的进行。然而,在研讨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完美”的课。因为研讨课对上课的学校、老师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个压力,学校和老师都会把这个当作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上级领

5、导及各个兄弟学校教师面前,如果出了“问题”,谁都输不起。为了不出“问题”,只好全科组一起出谋划策,集众人之力来备好一节课,然后在不同班级多次试验,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等到上课吋,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老师激情飞扬,学生热烈合作、思维敏捷,毫不费力地完成了一个个问题的学习。但现实是研讨课上的师生同平常上课是不一样的,一个经过多次演练完美的表演课也就掩盖了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三、有真正问题生成的课新课程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这样,教学中有教师备课里的预设,也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学生是一个个

6、鲜活的个体,有不冋的经历、知识构成和想法。如果真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的生成将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生成,以达到最佳效果,既要求有个人知识的储备,也奋教学经验的原因。这样通过研讨课我们将可以从不冋老师的处理中学到丰富的技巧,相互学>J,相互提高。但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许多研讨课中看似生成了很多问题,实际上课的师生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一个问题刚提出来,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美地解决。在一次研讨课上,有个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及对策,但在评课吋我们发现该生座位里冇一份详细的答案。这样的研讨课,我们看

7、到的只是无聊的表演,没冇经验的交流。四、有客观评价的课研讨课的效果如何,评课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好的评课能使人豁然开朗。通过上课者设计思路的介绍以及自我反思,可以让听课教师了解他为什么这样上;通过其他教研员、教师的讲评可使大家知道好在哪里、怎样好、不足在哪里、应当怎样做;冇普遍意义的问题可以让大家谈谈自己的做法。一节研讨课只冇一个人上,教法是单一的,但经过这样的片刻后,与会者把自己的做法都讲出来,一节相当于多节,可达到真正的交流、学AI。当然,要到达这样的效果需要的是客观的课评,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无关痛痒的评课。比如,在某次研

8、讨课评课吋,大家都说课上得如何如何好,但私下却又说其实上课老师连某个教学术语都用错了。综上所述,研讨课绝不是为了表演和观看表演,也不是为了相互赞美,而是为了交流学习,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愿研讨课早日回归正道,实实在在为提高教学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