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探讨

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探讨

ID:27311240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2

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探讨_第1页
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探讨_第2页
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探讨_第3页
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探讨_第4页
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探讨摘要:我国公路山岭隧道施工现主要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中爆破对围岩的冲击扰动影响大。隧道爆破开挖断面成光滑圆弧面比较困难,并且极易发生塌方,特别是爆破后清除表面危岩时掉块严重,危及施工人员安全,同时初喷工程量增加严重导致浪费,还影响施工进度。因此,本文探讨了山岭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法。通过总结现场经验,供大家参考。关键词:山岭隧道开挖支护方法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公路建设需要修建大量隧道。隧道等地下工程,其核心问题,都归结在开挖和支护两个关键工序上。即如何开挖才能更有利于洞室稳定;如何支护

2、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洞室稳定和便于开挖。一、山岭陵道开挖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结合隧道独头掘进距离较长及平行导坑断面较小的特点,选用有轨运输及其配套的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设备分阶段进场,以满足施工需要又不造成机械闲置为原则进行合理调配。2.主要施工技术(1)劳动力组织和机械配置是否合理是确保掘进的关键,结合平导施工的特点,每掘进班按2个循环进行安排施工,既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工效又有合理的劳动强度,满足快速掘进的施工需要。为确保测量的准确,采用激光导向仪进行导向,并按导坑设计坡度调整激光线坡,以节省测量时间。施工准备与测量放线平行作

3、业,从而迗到节省时间的目的。(1)配置合理的机械设备,以满足施工需要,除风动凿岩机、高压空压机等机具外,装、出渣机械的配置是确保快速掘进的关键,在配置时根据掘进作业面距弃渣场的距离、每循环出渣量等考虑,分阶段进场,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率。(2)爆破效果的好坏是快速掘进的成败,掘进钻孔时,对各钻孔人员进行细致明确的分工,如平导作业架拼装、司钻手的钻孔位置的分工配合等,事先做好安排使每个作业人员都熟悉并掌握自己从事工序的工艺及与同班组人员间默契配合,钻孔部位人员相对固定,以达到标准化作业和工效最大化。IV、V级围岩掘进施工根据掌子面岩层结构及稳

4、定性确定合理进尺,以1-2榀钢架间距为宜。(3)为确保施工正常顺利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到施工工序中,平导开挖前采用TSP、地质雷迗、红外线探测和超前探孔等探清前方地层及水文情况,为掘进选择施工方法及循环进尺和做好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若有涌突水可能段采用超前注浆预加固的方法等辅助施工措施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根据平导地质结构、岩层的走向等情况判断隧道相应里程处的地质情况,为选择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必要时通过平导边墙侧利用物探仪器探测相应里程处的地质情况。平导作业面空间较小,且独头通风距离较长,前期采用压入式通风为主,待通过横通道与隧道正洞洞口连通后

5、,采用巷道式通风,新鲜空气从导坑进入各作业面,浑浊空气从隧道排出洞外。(1)从施工横通道进入隧道内施工时,施工通风难度较大,且通风效果不理想,合理进行通风设计并在过程进行优化,同时配置高效能的通风设备,加强施工通风管理,如保持管路顺直、不漏风等。由于作业面多,各作业面间相互干扰大,工序施工安排时,尽可能相同工序交错进行,特别由横通道进入的正反向掘进面施工,以有利于充分资源和便于施工管理,避免多作业面相同工序重叠,造成工序脱节或待工(2)有轨运输轨道宜使用38kg/m及以上的钢轨,设置专业的养护班组对道路进行养护。保证运输畅顺。二、支护施工方法开

6、挖之后,用高压水降温冲洗,以消除岩爆的发生,之后喷锚初支,采用湿喷技术,使隧道内施工环境得以改善。在围岩差的地段采用钢格栅、挂网喷混凝土的方式;初喷之后,每隔10m左右设置环向半圆管,在富水地段可加密,然后再次喷混凝土,初支完毕。如何将破碎的围岩经过支护后,围岩的整体稳定大幅提高,这需要良好的支护来保证。支护中径向锚杆、钢筋网片、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等是保证隧道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拟从这几方面做出分析。1.径向锚杆(1)锚杆的作用。山岭隧道中,多以IV、V级围岩为主,岩较为破碎,局部还有夹泥层,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径向锚杆的设置可使围岩受力情况

7、变得安全又稳定,特别是山岭隧道中,围岩情况复杂。在锚杆的作用下,锚杆通过软弱、松动、不稳定的岩体,锚固在深而稳定的岩体上,提供足够的拉力,克服松动岩体的自重和下滑力,防止洞壁坍塌。锚杆以一定方式排列,增加了岩体的整体的性,提高承载能(2)锚杆布置。隧道上部采用022中空注浆锚杆,边墙采①22砂浆锚杆。杆体采用O22mm、螺纹钢筋,锚杆长度为350cm、300cm两种。环向间距按设计要求确定。锚杆平面布置按照梅花形布设,间距布置情况:第一环向间距为80cm,隧道纵间距向为50cm,适用于洞口V级围岩穿越老路浅埋段落;第二环向间距为80cm,纵向问

8、距为60cm,适用于洞身深埋V级围岩破碎带;第三环向间距为80cm,纵向间距为70cm,适用于洞口V级围岩浅埋地段;第四环向间距为80cm。纵向间距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