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

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

ID:27435442

大小:59.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3

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_第1页
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_第2页
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_第3页
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_第4页
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当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热的冷思考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学术界对莫言及其作品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这些研宄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对莫言获奖的必要回应,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此带来的一个显著问题是,有些文章己经偏离了莫言及其作品本身,通过对其人其文莫言及其作品的“微言大义”的阐释,存在着对莫言及其作品热捧的嫌疑。这不仅造成了莫言获奖前后的冷热两重天,而且还造成了其他优秀作者作家被进一步边缘化。由此说来,莫言与其他优秀作家作品研究的冷热不均,值得文学批评界警惕:即莫言及其作品研究前后的冷热不均、以及莫言与同时代其他优秀作家作品

2、研宄的冷热不均,不仅对深化莫言及其作品的研宄鲜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提升也鲜有积极作用。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本土作家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获奖之后,对其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为此,诸多学术期刊的评论文章大有铺天盖地之势,有些期刊甚至为此设置专栏。那么这种情形对莫言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来说,究竟有何利弊?我们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客观地对待这一研究热潮。莫言,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所显现出来的热潮,不仅出现在学术界,而且更出现在媒体、教育、出版等其他领域,这甚至使得一般读者对莫言及

3、其作品也产生了阅读的欲望,正是在此情形下,莫言的作品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这样的一种文学的热情被再次点燃,不管对莫言,还是对整个中国文学界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值得认同和推崇。但是,在这种研究热的背后,也隐含着诸多需要我们警惕的方面,更需要我们对其作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以真正利于莫言及其作品的研究,进而使中国当代文学得以健康发展。为了更为直观地显现莫言研究热的客观状况,拟采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中国知网提供的相关研宄数据。表1:莫言研究论文数量表①年月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数量81213112354642008

4、2009201020112012201220135072847834356117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莫言获奖之前,从2000年一2005年,其相关研究发展还较为缓慢;2006年一2012年9月,莫言研究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每年都有50篇以上的论文公开发表;2012年10月至今,以“莫言”为关键词的论文共计481篇,仅2012年10月一12月就出现了364篇论文,相较于同年的1一9月,增长幅度明显提高,可以看出莫言研究从此已进入了爆发的高潮期。以《名作欣赏》为例,仅2013年上半年就刊登发表莫言研究论文共计19篇。莫言获奖后,不仅各大学术

5、期刊上的研究文章在数量上普遍激增,有些学术期刊还特别为莫言研宄开辟了专栏,进行重点研究,集结了很多当代优秀的批评家撰写相关文章。比如《当代作家评论》开设的”莫言专号”,《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设立了“莫言研究”栏目,《山西大学学报》设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创作研宄”等,这些专栏的设立也充分地说明莫言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如果说我们仅仅通过莫言本身的纵向对比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么,我们通过莫言与去同时代其他作家作一横向的比较,以此来辨析莫言及其作品热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此不妨选取余华和贾平凹两位作家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余华和贾平

6、凹都是中国当代文学界非常优秀的作家,并且在某些方面都与莫言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余华作为先锋文学作家登上文坛,且在创作中持续进行着自己的文体实验,这一点与热衷于艺术创新的莫言极为相似。“先锋”对于余华和莫言来说,不仅是一种写作姿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他们以此赋予笔下的故事灵魂、生命。另外,莫言在小说中还“发明”了自己的故乡。如果说莫言在小说中构建了齐鲁大地上魔幻蓬勃的高密东北乡,那么贾平凹则用文字建筑了他奇诡多情的关中秦地。而且正如《丰乳肥臀》之于莫言,《废都》在给贾平凹带来争议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面对曾经的争议,两位作家对于

7、自己的文学创作表现出同样的坚守。而正是这样两位和莫言具有诸多可比性的作家,由中国知网提供的研究数据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别。表2:余华、贾平凹研究论文数量表20132012201120102009余华15111111124134贾平凹17195254175226从横向对比中可以看出,如果说莫言和余华、贾平凹其人其文在2012年9月之前还是在伯仲之间的话,那么,在今天,他们在文学批评界的热度己经有了泾渭之分。莫言获奖之后,理论界对莫言的研究论文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两位作家,理论热情高涨,而在其他作家那里并没有相应地出现研究高涨期。由此可以看出莫言

8、研宄高涨期的出现并不是当代文学界的普遍现象。结合莫言得奖之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诺奖的获得的确为莫言研究热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综合上述研宄,可以看出当下的莫言研究己经进入了高涨期,且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研宄。而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