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经济增长理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ID:2750509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4

经济增长理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_第1页
经济增长理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_第2页
经济增长理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_第3页
经济增长理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_第4页
经济增长理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理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增长理论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摘要:经济增长是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当前中国飞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让世人瞩目,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纵观各种经济模型,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和源泉,是由各个国家的特定发展阶段和国情决定的具体的特定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分析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阶段与演变以及最新成果,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增长理论;增长方式    1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1)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增长理论。斯密认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二是提  高劳动的

2、效率。在这两个增长途径中,斯密更强调劳动效率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其次,对于如何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斯密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也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根本原因。但是分工却取决于交换这一人类的天性,而交换又取决于市场容量的大小。即斯密的经济增长的理论路线就是市场容量——交换——分工——经济增长。另外斯密也很重视资本积累,因为它能使扩大资本存量以及劳动数量,从而直接带来经济的增长,这正是今天各国都重视储蓄率的原因所在。  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经济均衡增长的理论。如果人口得到增长,在边际收益递减

3、的作用下,产出增加量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进而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在均衡状态下,人口增长率为零,从而经济增长也为零。  (2)新古典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其分析工具的改进上,而不是经济思想的提供上,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以索洛模型、索洛——米德模型为代表:用a和1-a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对总产出的贡献,△K/K为资本增长率;△L/L为劳动增长率,该模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G=a△K/K+(1-a)△L/L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G由资本和劳动增长率及其边际生产力决定。这一模型将斯密的经济增长系于劳动数量和分工、资本积累的重要思想用公式模

4、型下,这也得益于边际革命这一重大分析工具的发展。依据这一模型,人们可以通过调节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力,即调整资本和劳动的配合比例,来调节资本——产出比率,以实现理想的均衡增长。  (3)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比,新增长理论更广泛地探究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机制,它认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赖于持续的规模收益递增,而导致规模收益递增的动力可以分为四类:技术类模型、分工类模型、贸易类模型和制度类模型。可见,新增长理论已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所强调的动力因素,转而强调比较“软”的动力因素。同时,新增长理论也突破了传统的增长动力机制,提出了垄断性竞争机制和正费用交

5、易机制。    2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和源泉    (1)亚当斯密是强调分工与专业化、绝对优势;李嘉图强调了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熊彼特强调了创新,尤其是熊彼特强调的“破坏性创新”;而索罗等人则强调生产要素;贝克尔和舒尔茨则强调了教育与人力资本;新增长理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则强调内生性增长,特别是规模报酬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其实质应当是内生性技术创新;诺斯等人则强调了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近,鲍默尔的新书中强调了自由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关键,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民主制度才是最为重要的。  (2)经济增长是

6、一个多变量函数,决定经济增长至少有以下四个变量:(1)制度,如产权保护、民主、法治等等;(2)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储藏,交通等;(3)劳动力,如数量、成本、素质等等;(4)土地。这四大要素中,任何一项越多,该国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越快。同时,这四大要素互相之间又有替代性,一个经济体只要一个或几个要素非常突出,即使其它要素相对较差,其经济仍然可以有很大的发展。民主制度、法治制度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而已。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重道远    (1)高投入、高消耗。自2002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但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7、和低效率”的投资马车。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4年里持续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目前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4%,而消费率(消费占GDP比重)却一路下降至53%,较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5.5%,而中国消耗的能源占到了全球能源消耗的15%,这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巨大的潜力。  (2)产能过剩。与投资——消费结构扭曲相关联的一个结构性扭曲是外向型部门与内向型部门之间的严重失衡。追求GDP的超常规发展导致的过剩的投资,只能通过出口找到宣泄口。于是,出口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这种

8、经济增长模式也导致整个经济增长的整个社会福利分配格局趋向一种结构性扭曲。因为这种增长是权力推进、投资驱动的,因而,它的福利分配的主要特征是向资本倾斜、向政府倾斜,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