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我对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ID:2753735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我对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_第1页
我对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_第2页
我对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_第3页
我对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_第4页
我对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对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对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学模式是创造历史教学环境的一种方法,是历史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一种计划,是历史课堂结构和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新路来,另辟蹊径,找方法,找兴趣。我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出:“情境创设、重点讲解”、“学科整合”、“动手实践”、“学教相长”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能力。  一、情境创设、重点讲解  1.创设意境  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如果能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努力创设各种意境,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就有可能更

2、深透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历史知识,发展智能。针对初中生较多依赖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声、光、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情境,能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通过制作CAI课件把知识变成可视的画面,再配以解说、音乐和学生的互动,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直观生动的再现了历史,丰富了学生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重点讲解  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时,我尤其注重板书的设计,力求揭示出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我们初中的学生编织知识网络的能力较差,教师需要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学生掌握学

3、习历史的方法。学生明了把握知识要点的方法后,就有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如《唐朝经济繁荣》一课中,学生比较“直辕犁”和“曲辕犁”、“翻车”和“筒车”,了解了唐代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原因;比较了日本京都与长安的地图、和服与唐代服饰的区别,明了了唐代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总结课文时让学生们“假设自己就是处于盛唐时期的长安人,你会看到什么?”学生们把课文的重点一一重现,更好地理解了教材内容,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整合  历史博古通今,涵盖面广,初一各学科都是新教材,教学信息可以相互沟通,鉴于此,在教学中,我注意

4、搜集其他学科中一些与历史学科相关的信息,并及时的将这些信息加以整合,融汇到历史教学之中。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引言部分列举了中西方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很简略,不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而初一语文课本内正好有两篇完整的关于这方面的阅读资料,《女娲造人》和《伊甸园里》,因此,上课时,我将这个信息融入教学中,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开阔他们的思维。又如在讲《三国鼎立》时,为了使学生对曹操这个人物有正确的认识,我发现学生阅读教材里有两篇曹操的诗《观沧海》和《龟虽寿》,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看过连续剧《三国演义》和本课内容提出问题: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

5、人?然后又让他们朗诵曹操的诗,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一正确的观点,通过学科融合,可以使课本中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三、动手实践  历史知识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仅仅依靠思维,想象、解说有时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动手操作实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教参仅仅要求讲一讲,学生了解一下,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是学生想探求知道的东西,如河姆渡民居杆栏式房屋的用途、商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还有汉代的造纸过程等知识点,简单的讲解,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生硬的讲解学生又难以理解,因此我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法,每4人为一

6、小组,每小组合作仿制杆栏式房屋和青铜器,做两件手工作品。要求房子用木制,大小不限,但接口处不能用铁丝,铁钉等物品连接;青铜器皿用泥来做,具体做什么样、怎么做自己动脑筋。这样做学生的情绪高涨,拿来的手工作品各式各样,色彩各异,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做调查的学生也做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并向大家进行了汇报,然后我要求学生观察模型结合书本知识和补充的资料,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消化。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在活动中把历史知识加以活学、活用,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并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其中,其乐融融。  四、学教相长  所谓学教相长是指:学生在老师

7、的指导下先自学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自我展示,之后由老师加以指导指出问题,学生再学。教师和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协作解决课堂内容的教学方式。此方法是针对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开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情况下,实行的一种教学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学生的喜爱。具体是这样操作的:在一个班级中,找出三、四名平时思维敏捷、发言积极、肯钻研的学生,把课文内容按课题分给他们,每人认真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讲给大家。课堂具体怎么组织由他们决定,与此同时要求全班预习配合。上课时,教师认真将学生讲课过程中的疏漏、失误一一笔记,每讲完一内容,及时以商榷口吻加以指正,学生自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