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79411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4
《物理实验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实验教学初探德国人曾经对中国的学生做如下的评价:“你们的课本比我们的厚,你们的学生考试比我们的高分,可是那又怎样,你们还是要买我们的产品,买我们的技术。”花钱可以买到技术,但不等于掌握了技术。为了在新世纪的竞争中不被甩到后面,我们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教育是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关键。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实验的过程隐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既包括了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又包括思辨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想和论证,准确的数量和数据分析,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总之,物理实验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创
2、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可是,就我国目前情况看,物理实验教学这一环节还相当薄弱,有待加强和完善。下面就个人观点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几点。一.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件事,在兼有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题,问:现在是九点一刻,再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重合?中国学生听后赶忙拿出纸和笔进行计算,而国外学生则不慌不忙地抬起手臂,将腕上手表的时针和分针调至重合,可想而知,中国学生费半天劲,结果还不一定正确,而国外学生的答案立刻就出来了。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学习习惯于理论的计算,而国外学生则善于实践;同时它进一步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历来
3、只重视了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做事”的能力。而检验人才水平的高低最终不是看“做题”的能力,而是看“做事”的能力。“做题”与“做事”对于人的锻炼是有很大差别的。前者是虚拟的,后者是真实的。6“做事”不仅需要智力,还需要协调能力以及情感、毅力等各种因素,比“做题”需要的能力更全面。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其实在国外的许多国家,自然科学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实践活动上,他们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或者演示实验,或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边讲学生边实验;还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看电影,或用微机模拟操作等:还开
4、设参观课、观摩课、实践课;经常搞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找材料、制作各种模型。我们可以调整结构,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二.增加实验教学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常规的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可归纳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注意事项;第二步为教师示范操作一遍;第三步才是学生仿照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可以看出、这种方法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对实验要解决的问题缺乏思考,自主性活动受到限制。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种被动、机械的模式下进行着学习,思想僵化、缺乏创新,而反思我们的教学则不难发现:思想
5、僵化,是因为我们给了学生太多的“必须”;缺乏创新,是因为我们留给学生太少的“可能”。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失时机设置疑惑,制造悬念,营造强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为了探索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所起的“阻碍”作用和它的方向。61先将电路设计成图A。问当闭合电键时,含线圈的电路中电流会不会增大?流过L的电流在时间上有没有延迟现象?学生回答:会,有。但试验中没看到这些现象。2问为什么看不到这些现象?学生认为是没有参照物,无法比照。为解决问题,将电路改成图B,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看到L2立即亮、L1慢慢地亮起来。接着又问:既然图B中当
6、电键断开瞬间时有自感电动势,电流不应立即减少到零,即电键断开时形成“线圈──小电珠L2、L1──变阻器”构成的回路,电流要延时,小电珠还要发光一会是不是?为什么实验看不到预期的结果?3为了进一步探讨,改用电路C实验(此次实验L1与L2为不同功率小电珠)。由于线圈电阻远小于电珠的电阻,当电路稳定时线圈中的电流比流过小电珠L1的电流大,电键断开的瞬间,小电珠L1中的电流应立即反向并跃迁到线圈中原稳定的电流值再逐渐减小到零。实验中电键断开,小电珠L2立刻熄灭,小电珠L1更闪亮一下再熄灭。至此学生对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所起“阻碍”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4为确认上述理论的正确,并突破
7、自感电动势的方向这一教学难点,再用图D作进一步分析。图中两个小电珠各串联一只二极管,两只二极管方向相反,使每个小电珠只允许通过一个方向的电流。实验观察当电键闭合后,L2发光,当电键断开的瞬间,L16闪亮一下,说明的确存在一个“线圈→两只小电珠→变阻器”为回路的感应电流,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也是十分清楚的了。对上述问题的设计,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设置合理的思维阶梯,引导学生通过手的操作、眼的观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设疑→实验→分析→归纳→推理→理论分析→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