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畫的十大境界

傳統中國畫的十大境界

ID:27595333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傳統中國畫的十大境界_第1页
傳統中國畫的十大境界_第2页
傳統中國畫的十大境界_第3页
资源描述:

《傳統中國畫的十大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傳統中國畫的十大境界2016-04-23CCTV艺术名家傳統中國畫特別注重“境界”的營造。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也就達到了“氣韻生動”的目的。所謂“境界”是書畫家通過筆墨語言所創造的一種氣象,一種意境,一種格調,以及品賞者通過精神體驗、主觀感受而感受到的精神高度。傳統中國畫的境界,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虛幻之境如果是純粹對客觀世界進行描繪,那么,這種“描繪”的功能,書畫遠遠不及攝影、攝像便捷而逼真,書畫的優越性在於能夠表達人對客觀世界的幽微感受。客觀世界是什么?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真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嗎?

2、哲學家和藝術家對此是抱懷疑態度的。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是一個氣場,生生不息,變化無窮,一切都處於變化之中。我們所能感知到的,是虛幻的事實,是人類根據已經得知的知識做出的一種判斷。只有充分地意識到世界的“虛幻性”,才有可能了解世界的實體性。中國的書畫家受“虛幻觀”的影響非常大,在書畫作品中或多或少有所體現。畫外之境與“虛幻之境”相關聯的是“畫外之境”。中國畫追求的不是繪畫技巧本身,而是“畫外之意”。畫內之境可描,而畫外之境難求,因為“畫外之境”需要豐厚的學養、生活積澱才能達到。拙醜之境美與醜,巧與拙,是誰界定的?

3、是人為界定的,是人所認定的。中國畫家意識到了這一點,因而,對美的質疑、對巧的質疑,對拙的追求、對醜的追求,一直是中國傳統美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老子提出“大巧若拙”,是追求拙境的理論核心。書畫創作固然需要技巧,但過分強調技巧,或者說技巧的痕跡過露,反而小家之氣,給人以拙劣之感。如果率性而為,不講技巧,或者將技巧的痕跡減到最小程度,看似稚拙,卻反而有一種天真質樸之美。寂寞之境中國文人所走的道路,注定是寂寞之途。不管在朝在野,文人在心靈上往往是孤獨寂寞的。藝術上的寂寞,指的是空靈悠遠、靜穆幽深的境界。惲南田說:“寂寞

4、無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他推崇倪雲林的畫,認為倪雲林的畫“真寂寞之境,再著一點便俗。”倪雲林營造的,是一個寂寞的藝術世界。有人評論說倪雲林的寂寞之境已經到了“水不流,花不開”的境界,展現在他筆下的是一個近乎不動聲色的寂寞世界。寂寞到極致,讓人感覺到宇宙的本原,他所要表達的,是超越塵世、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蕭散之境蕭散是中國古典美學中一個重要概念。蕭散,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得大自在,閑散舒適。也形容蕭條、淒涼。如《西京雜記》:“司馬相如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複與外事相關。”唐張九齡詩:

5、“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宋曾鞏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當作瀟灑自然解。而作為美學概念的“蕭散”,指的是精神上無拘無束,氛圍上蕭瑟清逸、散淡疏朗,超越一切秩序。以蕭散著稱的詩人有陶淵明、孟浩然、王維、韋應物等以蕭散著稱的書法家有鍾繇、褚遂良、楊凝式、宋四家等以蕭散著稱的畫家有倪雲林、黃公望、董其昌、八大山人等。荒寒之境與蕭散之境相似的還有荒寒之境。荒,與蕭散相似,寒則體現了一種冷逸、清寒之美。中國畫多寒林圖、寒松圖、寒江圖,多雪景、硬石、枯樹、寒鴉、野鶴,主要是為了表現蕭疏寧靜、空靈幽遠的意蘊。唐代王

6、維、張璪善畫寒林圖,開創了用水墨表現寂寥荒寒境界的先河,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善畫野林古寺、幽人逸士,進一步開拓了荒寒的畫境。李成把荒寒和平遠融為一體,極大地豐富了荒寒的美感。不獨山水,在梅蘭竹菊等文人畫常用題材中,荒寒之境也成為一種廣泛的追求。這與文人的獨立孤傲、曠遠放逸的襟懷是相通的,與空、虛、寂、靜的禪的境界是相通的。淡雅之境雲清風淡,是畫家心儀的境界。魏晉士人深得淡雅之趣,宋人更是將淡雅發展為審美的主流。這與宋徽宗推崇淡雅之美大有關系,也與中國畫的發展密切相關,中國畫的主要美學追求,是“淡而無味,含義

7、雋永”。《宣和畫譜》卷十二墨竹緒論雲:“繪事之求形似,舍丹青朱黃鉛粉則失之,是豈知畫之貴乎有筆,不在夫丹青朱黃鉛粉之工也。故有以淡墨揮掃,整整斜斜,不專於形似而獨得於象外者,往往不出於畫史而多出於詞人墨卿之所作。”中國畫不求形似,而求“象外之意(神似)”,所以可以“淡墨揮掃”。而畫工為了形似,只能在丹青朱黃鉛粉色彩上下笨功夫。簡約之境筆簡意濃,筆簡韻長,是中國畫畫家作畫的重要方法。特別是宋朝的文人畫家們,對簡約的追求更是具有強烈的主動性。“多求簡易而取清逸”,正是中國畫的核心。《宣和畫譜》評論關仝:“蓋仝之所畫

8、,其脫略毫楮,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也。”我覺得,筆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簡單地說,要先做加法,再做減法先做乘法,再做除法,能夠認識、掌握繁複的東西,只不過把能省略的盡量省略,留下的寥寥數筆,足以抵得過滿紙筆墨,甚至比滿紙筆墨的容量更大,因為有許多含義盡在不言中、盡在畫面外。心靈之境中國畫從追求形似到追求神似,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兩宋開始,畫家又開始由神似,向追求“靈性”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