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

ID:27599842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20例,针药组采用针灸联合内服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内服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针药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子宫肌瘤;针药结合;临床疗效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由子宫平滑肌增生而成,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为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病发生率在妇科良性肿瘤中约90%,多见于30〜50岁妇女。近年来

2、,关于柴胡疏肝散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优势研究颇多,认为其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型疗效显著。笔者应用针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在内服中药柴胡疏肝散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施以相应针刺治疗,显示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0-2012年收治子宫肌瘤患者40例,且符合中医气滞血瘀型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年龄30〜40岁8例,41〜50岁9例,>50岁3例;对照组年龄30〜40岁9例,41〜50岁9例,>50岁2例。诊断及分型标准:根据B超结合妇科检查确定诊断,将子宫肌瘤分3型,5cm大型。治疗组的20例患

3、者中属小型的7例,中型11例,大型2例;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属小型的8例,中型10例,大型2例,经检验两组病例在结构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药物组成:当归12g,杭芍15g,柴胡15g,丹参15g,元参10g,怀牛膝15g,生牡蛎60〜100g,海藻20g,昆布20g,海浮石30g,贝母10g,夏枯草10〜15g,水煎服,每天分早晚2次口服,14d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治疗组在单纯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予以针刺治疗。①分型:气滞血瘀型表现为子宫中积

4、块坚硬,固定不移或疼痛拒按,面色晦暗,肌肤缺乏滋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千不欲饮。舌质暗或舌边瘀斑,脉沉涩。②选穴:气穴、气门、气海、中极、血海、三阴交。③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皮肤常规消毒。气海直刺或向下斜刺,进针1〜1.5寸,施捻转泻法;气穴直刺1寸,施捻转泻法;气门约成60。角向下向内斜刺1.5〜2寸,用捻转泻法,使抽搐感传至曲骨穴处为佳;中极直刺1寸,施提插泻法;血海、三阴交均直刺1〜1.5寸,施捻转泻法。留针30min,1次/d,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效标准:①痊愈:治疗后B超复查子宫肌瘤消失,

5、妇科检查宫体正常大小。②显效:B超检查子宫肌瘤较治疗前缩小>2/3,妇科检查宫体明显缩小。③有效:B超检查较治疗前肌瘤缩小1/2,妇科检查宫体比服药前缩小。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