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ID:27626911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_第1页
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_第2页
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_第3页
资源描述:

《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郭雷(江苏省丰县梁寨镇中心卫生院江苏丰县221700)【中图分类号】R19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045-01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牛.理论和技术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长期以来在保障中平民族繁衍生息和人们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中医“治未病”理论和预防保健实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

2、”服务),是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全面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展对中医药的新需求,扩大中医药服务的新领域,是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最大程度实现人民健康权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生产力基础;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调整后的医学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重要行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建设民族井有精神家园。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建设,是发展中

3、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基础,要以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按区域需求进行规划,各级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应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治未病”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与“立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按照规定发展独立的中医预防保健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牛.机构,应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木规范》以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坚持以个体人健康状态为中心,规范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全面反映个性化、系统、全程服务,切实保证

4、服务质量。应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做好整体规划,加强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完善服务区域设置和相关设备设施的配备,强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定位应相对独立,业务工作应与医疗服务科室冇机联系,成为医院的一级服务科室。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应利用中医药人才与技术优势,成为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县级中医医院应在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同吋,加强对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机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培训和业

5、务指导。中医预防保健机构作为专门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应根据相关要求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规范设置服务区域,并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的要求,严格服务流程,提供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2007年、2008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与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都设立了“治未病”科研专项,分别围绕治未病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阐释;围绕完善模式,深化研究全面防范疾病发生、经济上可持续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围绕健康文化,研究宣传防范疾病发生、经济上可持续的健康服

6、务和健康保障理念,及其技术方法的传播产品;围绕健康管理,研究系统、全程、递进的动态辨识、评估和干预个体人健康状态的技术方法与产品等。0前有些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如个体人健康状态分类框架的研究,通过对20多种疾病的分析,构建了《KY3H个体人健康状态辨识规范》,同吋形成了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干预的技术产品。形成了人(个体)的健康状态动态辨识与分析评估的技术方法;创新了科技组织管理模式,将科研与推广紧密结合。这些研究为全国范围内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提供了技术和理论的支撑。从研究的内容和水平来看,奋关“健康状

7、态”的研究,S前尚在起步阶段。己经研发的技术、产品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熟化;初建的研发、推广组织形式和机制还需要吋间的考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基本科技问题尚没冇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我们要充分认识预防保健理论与方法研宄的艰巨性、超前性与原始的创新性;充分领悟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坚持边实践边研宄,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道路;以实践的效果为导向,以改善人民大众健康状态为0的,继续抓住“健康状态”把握这一关键问题,对传统“治未病”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继承与研究;运用系统科学原理结合中医整体观及先进科

8、技手段,认知健康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估等关键科学问题:解决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与动态检测、监测的技术方法与产品的关键技术;吸纳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理念与方法,构建适合于预防保健复杂干预的效果(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方法,为预防保健服务实施模式及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等提供科学数据的支撑。同时要通过医、产、学、研、用联盟等方式,积极培育“治未病”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建议在中医药行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