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与自杀

心境障碍与自杀

ID:27668786

大小:405.3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05

心境障碍与自杀_第1页
心境障碍与自杀_第2页
心境障碍与自杀_第3页
心境障碍与自杀_第4页
心境障碍与自杀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境障碍与自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心境障碍与自杀主讲:李成齐一概述心境障碍是指,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单相(unipolar)障碍(DSM-IV)单次或反复的抑郁(depression)发作双相(bipolar)障碍(DSM-IV)单次或反复的躁狂(mania)发作单次或反复的躁狂抑郁发作二躁狂三高情感高涨:病人心理背景很高兴,整天笑,很有感染力。思维奔逸:自觉脑子快,概念多,意念飘忽。精神运动性兴奋:不休息,活跃不知疲倦。幻觉、夸大妄想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伴精神病性(夸大、被害妄想)首次发病年龄16-3

2、5岁,病程有长有短,平均3个月。二躁狂躁狂发作DSM-IV诊断标准A.病程(一周可以做诊断)B.(1)自我估价过高或夸大(2)睡眠需要减少(e.g.只需3小时睡眠就感到足够)(3)比平时更健谈或感到一直想要讲话的紧迫感(4)意念飘忽,或主观上体验到思想在赛跑(5)随情境转移,容易分心(即注意易转移到无关紧要的外界刺激)二躁狂(6)有目的活动增多(社交,工作或学习等)或精神运动性激越(7)过分参与某些有乐趣的活动,而这种运动有潜在或可能会乐极生悲地造成痛苦的后果(如无节制狂欢狂饮)C.不符合混合型发作的标准三抑郁1.概述2/3抑郁病人有自杀念头,自杀率5-1

3、5%。有慢性和复发危险,仅50%抑郁病人只发作一次;20%病人为复发病程。30%病人变为慢性病程。三抑郁ICD-10典型症状几乎整天心境抑郁,几乎天天如此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或愉快感精力减退、易疲劳(劳累感增加,活动减少,精力降低)附加症状缺乏自信心或自尊(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不合情理的自责(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便轻度发作中也有)反复出现自杀或想死的念头三抑郁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运动性改变,激越或迟滞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食欲改变(食欲下降)按照病情的严重状况,抑郁发作可以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发作:重度:3+5中度:2+3或4轻度:2+2发作至少

4、持续2周三抑郁轻度患者通常为症状困扰,继续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社会有一定困难中度患者有相当困难重度患者除极有限范围内,几乎不可能继续进行日常工作,社交活动。三抑郁2.诊断标准美国的诊断标准,单相只涉及抑郁;CCMD单相只涉及抑郁或躁狂3.抑郁障碍特殊类型季节性抑郁:周期性秋冬季抑郁发作,也称冬季抑郁症。发作时,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疲劳,焦虑,易激惹。女性、青少年多发产后抑郁:产后4周内起病更年期抑郁:更年期发生的精神疾病,女性多发(45-55岁),男性(55-65岁)三抑郁4.不同种类抑郁精神病性和神经症性抑郁:主要区分与现实的接触能力。内源性和反应性抑郁:区

5、别在于是否由一次负性事件引起的。内源性:早醒,晨症状重,思维缓慢或迟滞,精神运动性迟滞,自杀念头(服药)反应性:攻击性和易激惹(心理治疗)三抑郁心理恶劣障碍:DSM-IV诊断标准A.至少两年内,多数日子或一天内大多数时间出现抑郁心境,或主观体验或他人观察。B.抑郁时,至少呈现下列两项以上:食欲、睡眠、精力不足和疲劳乏力,自我估计过低,注意集中差和难以作出决断,感到绝望。C.两年病期中,没有一次A或B消失长达二月以上。D.两年病期中,从无重性抑郁出现。三抑郁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轻躁狂和抑郁交替,症状较轻微;轻躁狂期,不知疲倦工作直至进入正常

6、期或抑郁期。DSM-IV诊断标准:2年内,多次轻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没有2个月持续无症状。心理恶劣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青少年期逐渐发生并可能持续终生。四对抑郁的解释生物医学的解释:遗传:同卵双生子单相心境障碍共病率40%,异卵11%神经生理学:睡眠障碍,季节性特点生物化学:神经递质失衡,某些药物治疗改变突触部位神经递质浓度心理动力学的解释:指向自身的愤怒。行为理论的解释:对个体正常行为的强化过少对异常情绪奖励增加的结果四对抑郁的解释认知理论的解释:BECK的解释——自我挫败的思维所致BECK认知三联征(对自己,世界,未来的负性看法) ↓↑

7、 由消极的生活事件激活了消极的自我图式和信念 ↓↑ 出现认知的歪曲(过分概括化) ↓ 抑郁四对抑郁的解释其他理论解释:习得无助感(learnedhelplessness)——Seligman(1974)由动物模型提出:令人厌恶的不可控事件→无助感→抑郁归因形成(attritionalreformulation):令人厌恶的不可控事件→归结为整体的、稳定因素→无助感、自责→抑郁五治疗一、生物学治疗电抽搐治疗药物治疗1、抗抑郁药:丙咪嗪、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万拉法新2、抗躁狂药:锂盐、卡马西平3、抗精神病药光治疗五治疗二、心理治疗1、心理动力学:重点是支

8、持,减轻病人的焦虑。2、认知行为:改变病人的认知歪曲、社会技能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