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

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

ID:27747743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_第1页
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_第2页
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_第3页
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肖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610500)【摘要】目的:比较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封闭式吸痰,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观察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303-02在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主要是气管切幵和气管插管)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吸痰操作,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容易对患者造成气道损伤、肺

2、部感染等并发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我科近年来引进了封闭式吸痰管,现将封闭式吸痰与传统的开放式的吸痰效果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月一2014年12只重症医学科的80位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63.5岁,其中重型脑伤38例,脑出血34例,休克7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吸痰方法1.2.1.1治疗组1)装置:采用宝鸡市德

3、尔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封闭式吸痰管(常规24小时更换一次),2)连接:透明端接患者气管切开导管,蓝色端接湿热交换器(常规24小吋更换一次)[1],白色孔连接氧气管,蓝色孔接生理盐水冲管装置。3)操作:确认患者需要吸痰操作前先调节好负压(负压表显示压力在20〜40kpa)[2],PJ打开封闭式吸痰管头端保护帽与吸引连接管连接紧密,将密闭塑料膜内的吸痰管轻轻插入至遇较大阻力处(约超过气管导管1厘米)[3],按下蓝色负压开关,缓慢冋抽至吸痰管至黑色指示线上,保持负压,打开冲管装置,用接在蓝色孔上的生理盐水冲管[4】,冲洗完毕后松开负压开关,断开吸引连接管。注意在冋抽吸痰管过程中遇痰液较多处应停留

4、1-2秒以吸浄痰液,总吸痰吋间不超过15秒,连续两次吸痰间隔吋间应大于3分钟以避免气道黏膜损伤。1.2.1.2对照组1)装置:采用宝鸡市德尔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成人12号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内附一只无菌手套)。2)连接:调节负压至压力在20〜40kpa范围内,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右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将吸痰管白色头端与负压吸引连接管相连,将无菌纸巾铺于患者胸前,盘绕吸痰管于右手中避免吸痰管接触到床单元被污染。3)操作:轻轻松开盘绕的吸痰管,按无菌操作将吸痰管轻轻插入超过气管导管1厘米,按下负压开关,一边轻柔旋转一边缓慢向上提拉,吸痰完毕断开吸痰管弃去、用火菌注射用水脉冲式方式冲洗负压连接管

5、[5】,吸痰吋注意事项同封闭式吸痰法。1.2.2评估指标1)吸痰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吸痰前后的SPO2变化;2)心率变化:分别记录吸痰前后患者心率变化;3)吸痰吋痰液喷溅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吸痰吋是否有痰液喷溅出;4)两组吸痰所用的时间;5)气道黏膜损伤: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后是否出现血性痰;6)肺部感染:通过痰培养检查,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7)痰液是否干结:通过痰液的性状观察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是否良好。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1.结果2.1两组各项评估指标比较见表1、表2表2两种吸痰方法的临床效果比

6、较治疗组平均吸痰操作吋间为10.2秒,对照组平均吸痰操作吋间为16.5秒。与对照组相应项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2.结论采用封闭式吸痰的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要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的对照组患者,并i痰液不会喷溅、不易发生痰液干结,简化了吸痰过程,比开放式吸痰节约人力和吋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采用封闭式吸痰能有效预防患者肺部感染、气道痉挛等吸痰并发症,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带呼吸机患者来说更能避免低氧血症的风险[6】,吋保障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吸痰方式,值得临床护理工作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7、1】张玉芳,郭雪媚等,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应用于气管切开的气道管理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8.[2】刘晓荣,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全科护理》,2013,04:371-373.[3】蔡明燕,陈灵香等,人工气道内吸痰术护理研究进展,《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02:184.[4】周玉梅,密闭式吸痰管冲洗方法的改进,《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5】章敏飞,蔡艺飞等,脉冲式冲管在封闭式吸痰冲洗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