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ID:27753568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5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_第1页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_第2页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_第3页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_第4页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共難細冷思考2016-11-1915:56:15理论导刊2016年11期徐新鹏商福霞张听宇摘要:共享经济以互联网平台应用为核心,打破了工业时代的终身雇佣制以及基于忠诚和员工满意度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了以“平台+个人”为特征且更富灵活性和轻便化的新型劳动关系。共亨经济对劳动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眾下,劳动者、用人单位与国家应该分别从提髙自我保护意识、承担社会责任、优化社保制度、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应对共享经济的桃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关键词:共享经济;双刃剑;劳动者权益;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制度屮图分类号:F249.2文献标志码:A文章

2、编号:1002-7408(2016)11-0064-04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我国共享经济规模在2015年约为19560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达到5000万人次,占劳动人门总数的5.5%。以滴滴为例,其为超过1300万司机提供了就业机会。共享经济模式作为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新方式,」卜:円益成为全球共识。与诸多经济学家、企、Ik领杣、政府宮员为共享经济唱赞歌不同,美国前劳工部长、著名经济学家RobertReich在接受Buzzfeed访谈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共享经济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可能足一个韻梦。他认为:“以Airbnb和Ube

3、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让劳动者的工作变得不讨预知,它不怛不能够帮助美国中产阶级维持牛.活,实际上还使得他们的收入与以往相比有所降低。35年前的美国劳动者只要用一份工作,完全不需要再靠兼职来支付各种账单,而现在以Uber员工为例,由于企业降低了其劳动价值,员工不得不再寻一份兼职增加收入。n[1]共享经济指的是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互联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将闲H资源有偿(或者无偿)转让其使用权给他人或者组织,以获得•一定物质或者非物质性M报,从而满足多元化需求的-•种现代经济范式。[2]共亨经济形态较为丰富,其主要特征如下:第一,它是一种平台经济。对互联网的E大依赖是

4、K各种农现形态的共同特点。从供给侧而言,没有平台的信息传输,分散在各家的闲置资源无法转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从需求侧的角度,客户的随机需求信息,需耍利用平台來进行发布并得到相应服务,互联网平台减轻了交易成本,撮合了供需双方的网络合作。第二,对所有权的解放。共享经济的一大创新理念便足:“闲置即浪费,分享产生价值”,在这种“共同拥有而不占有”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让渡使用权可盘活所有权,提卨散落在互联网平台周边的资源利用率。第三,改变丫传统商品、服务的产销模式。它更加注重人性,强调参与感,满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倡双方拥有平等的选择权利。第四,对信用的依赖程

5、度加深。共享经济是信用经济,特别是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的怙况下,所有参与主体的交易仅能依靠网络“向监督”,强调信息的透明与对称。第五,倒逼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共享经济模式K劳动者与企业关系变得松散,劳动者uj•以不再忍受企、Ik严格的制度束缚,但同时耍承担对自己不利的工作风险。共亨经济把大块头的商业组织拆分成了一个个线下的个体劳动者,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w无法承捎新兴人力资源这一规模庞大“员工”的管理职能而逐渐式微。共享经济模式在我M明确提出足在十八届五屮全会上,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屮提及:“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

6、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M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笔者认为“分享经济”,其实就足共享经济,只足字面表达差异,前者从个体角度分享,而后者则是从总体出发共享,所追求的结果是一致的。共享经济基于互联M平台的信息传输功能,将个体经济的私有闲置财产、劳务的使用权让渡给冇需求的消费群体,市场经济屮的个人不再完全依附于企业,而是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工作空间。企业也不必要求劳动者“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半契约模式的“平台+个人”新型劳动关系。笔者认力此种新型劳动关系对劳动者來说是一把双力剑,在获得相对向由工作空间的同时,其棊本劳动权益可能被无形侵害。共享经济模式的

7、到来,给劳动者带来的冲击有哪些?劳动者、企业、政府如何从制度与法律层面来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免受冲击?这是本文要进行探讨的重点。二、共享经济对劳动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1.工作的不可预测性程度提髙。工作的不可预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工作岗位本身的稳定性受到挑战:二足劳动者的工资、福利等波动变得更加频繁。“未来传统的劳动关系及组织形态被打破,劳动者以液态形式0由流动结合,成为‘液态公司,通过大数据平台,将客户需求与人力资源进行精确匹配。’’这是科幻作家陈楸帆提出的“液态公司”理论。“液态公司”的棊木逻辑是:所有权的价值变的更低。[31有学者甚至提出:“20年后就,如果

8、谁还说自己为一家公司工作,那他一定是在开玩笑。”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