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穴位按摩在小儿呕吐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穴位按摩在小儿呕吐中的应用

ID:27764263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浅谈中医穴位按摩在小儿呕吐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中医穴位按摩在小儿呕吐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中医穴位按摩在小儿呕吐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谈中医穴位按摩在小儿呕吐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穴位按摩在小儿呕吐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穴位按摩在小儿呕吐中的应用曾沁黄明桂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在小儿呕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呕吐患儿采用中医按摩治疗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中医穴位按摩在治疗小儿呕吐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关键字】穴位按摩;呕吐;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5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29-01小儿呕吐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系乱、酸碱平衡失调、营养障碍等,新牛儿更易因吸人呕吐物而引起吸人性肺炎,甚则出现窒息、呼吸心

2、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较快而有效治疗小儿呕吐显得极其重要[1]。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呕吐原因有很多,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对于呕吐患儿的处理,一般情况下静脉给予补液,抗感染,保护胃粘膜,肌肉注射止吐药物等。这些西医药物能很快带来一些效果,但大部分孩子对吃药和打针都有抵触情绪,对于一些因喂养不当,消化功能异常引起的呕吐,中医按摩穴位对于呕吐有许多优势的应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儿科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因呕吐住院的患儿进行穴位按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儿科收治的96例

3、呕吐患者,其中男53例,女43例,最大的14岁,最小的3个月。其中寒吐13例,热吐27例,伤食吐56例。2按摩方法一般应根据年龄的大小、病情的轻重虚实、体质的强弱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10〜20次。用推法、揉法,摩法。摩法吋间可以较长一些;揉法则要重、快、少一些。在给孩子按摩时,应轻用力,推揉吋要避免摩擦皮肤,时间适中,以孩子舒服为宜。3推拿治疗原则以健脾和胃,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为总则,根据不同病型可分别采用清热和胃,温中散寒,消食导滞,镇惊止吐。4中医辨证分型及方法:4.1寒吐此型最常见。小儿脾胃虚弱,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致寒邪犯胃,胃气上逆,症见朝食暮吐,吐物清稀,四肢

4、不温,腹痛喜按脉沉细,指纹青淡。表现为喜热恶寒,神疲肢冷,面色苍白,食入不化,吐次多而吐出物少,无酸臭气,朝食暮吐。穴位按摩部位及手法(1)推前臂(推三关)、揉足三里:以拇指端作按、揉法。(2)揉、摩中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腕;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皖;用食、中二指自中腕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胶,称推胃胶。(3)掐右端正:以左手固定患儿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4.2热吐此夏日多见,热吐者,面赤唇红,吐次少而出物多,食入即吐,吐物酸臭如喷射状,或乳片已消,色黄,周身发热而烦躁,大便燥结,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淡滞。此感受

5、温热之邪,或过食辛热,煎炒致胃热上逆。穴位按摩部位及手法⑴推六腑。(2)清板门(揉运大鱼际):其中从板门推向腕横纹能止泻;从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3)运手掌心(运手掌心)。(4)推天柱骨: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用食、中指端揉。(6)分推腹阴阳: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皖至脐,向两旁分推。4.3伤食吐:表现为暧(打嗝)气吞酸,厌食,胶腹胀满,烦躁不安,呕吐之物有酸馒之气味,吐后得安。穴位按摩部位及手法(1)分手阴阳:以两手食指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指托住患儿手,用两拇指自腕背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到阳池、阴池穴,为分手阴阳;自两旁(阳池、阴池)向中间合推到掌横纹处

6、,称合推阴阳。⑵清板门(揉运大鱼际)。(3)揉中皖。⑷分推腹阴阳。⑸按揉足三里。5结果5.1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呕吐停止,食纳如常,停药后未见复发)。好转:治疗后症状减轻(呕吐次数减少,呕吐物量也减少,食纳增加)。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5.2治疗结果痊愈68例占71%,好转19例占20%,无效9例占9%,总有效率91%。6结论中医学认为小儿呕吐是由外邪犯胃或内伤饮食,或婀虫侵扰或跌仆惊恐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推拿手法中揉板门、运八卦和摩腹,能健脾理气,消积导滞,运达上下之气;推天柱骨和胃降逆止呕;捏脊调理脾胃功能。寒吐加补脾土,以

7、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推三关加强温中作用。热吐选退六腑,能清中焦积热。伤食吐用分腹阴阳,加强理气消食导滞作用,推下七节骨以泄热通便,使胃气得以通降下行。笔者体会其中揉板门配推天柱骨是治疗的重点,揉板门可揉300次,推下天柱骨1000次效果较理想。值得指岀的是,小儿呕吐要注意饮食调节;推拿手法宜轻巧,切忌重滞,且应在空腹吋施行手法。临床观察表明,推拿治疗小儿呕吐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中医穴位按摩不仅能有效治疗小儿呕吐,对于小儿其他疾病也能很好的预防。对比于西医治疗,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纯自然疗法,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