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和隔热材料

隔热和隔热材料

ID:27829688

大小:7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隔热和隔热材料_第1页
隔热和隔热材料_第2页
隔热和隔热材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隔热和隔热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隔热和隔热材料1隔热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地下工程屮,高地温一方而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和进度,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而还将影响到施工材料的选取(如耐高温炸药)和混凝土的耐久性。高地温围岩表面产生潮解现象,遇水即成粉末,岩面喷射混凝土后立即脱落,无法粘结而且。由于产生的附加温度应力还将引起衬砌开裂,严重影响隧洞的稳定性。从调研资料来看,目前工程界已开始重视地热对隧道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还没有针对性强和很有效的技术措施。从结构和构造设计、施工措施以及应用材料上能够参阅的资料很少,石油部门在堵水上应用了一些耐高温的材料,如丙烯駄胺型耐高温水堵水剂、聚氨酷型耐热堵水材料和适

2、用于高温高盐大孔道地层堵水剂。工业建筑上应用的隔热材料比木课题要求的高温条件高,因此选择性能优良的隔热材料相对容易,如苯乙烯泡沫、玻璃棉、硬质聚氨酯以及矿渣棉等,但非常关键的是如何保持隔热材料的干燥,如果不能保证隔热材料的干燥,隔热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于完全丧失。工程屮应用了较多的耐高温防水板材,但其功能主要是短期耐高温,如何做到持续耐高温,需耍做改性研究。混凝土耐高温问题有较多的研究,但也是存在持续耐高温的性能研究很少。2.隔热材料的属性隔热乂称绝热,隔热层的作用是使通过它的传热量最小,隔热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隔热材料的性能、厚度及防潮措施等。同时应进行综合比较,可参考一下几方面的内

3、容1.为确保建筑绝热工程的节能效果,务必选用高效优质的保温隔热材料。2.保温隔热材料的密度要满足建筑绝热工程的要求。保温隔热材料与墙体复合后要承受一定的荷载,或者承受设备压力或外力撞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保温隔热材料要有一定的密度,以承受或缓解外力的作用。3.保温隔热材料要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4.保温隔热材料的使用年限要与被保温隔热主体的正常维修期相适应。5.保温隔热材料应首先不燃的或难燃的材料;在防火要求不高或者有良好的防护隔离层时也可选用阻燃好的材料。不应选用易燃或燃烧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材料。6.保温隔热材料应选用吸水率小的材料。首选为不吸水的保温隔热材料,其次是选用防水或

4、憎水保温隔热材料。若选用易吸水、易受潮的保温隔热材料,一定要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水、防潮的措施。7保温隔热材料在施工安装时应方便易行,既操作简便,又易于保证绝热工程质温隔热。8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复合墙体将逐步替代单一的内外保温形式,也就是夹芯保温隔热,从长远发展看,它必须是今后建筑保温隔热的主导方向。在高地温条件下,隧道支护形式的选择要综合施工及运营时两方面的要求综合确定。表9是建议的6种支护形式。表9高地温隧道支护形式形式支护组成—支护一喷锚支护、稀土隔热层、离壁式衬砌支护二喷锚支护、稀土隔热/z*、硬质聚氨酣隔热/z!、模筑混凝上村砌支护三喷锚支护、稀上隔热层、模筑混凝上衬砌、稀上隔

5、热层支护四喷锚支护、稀土隔热层、模筑混凝上衬砌、离壁式衬砌支护五喷锚支护、稀土隔热圧、换质聚氨酯隔热从、装配式混凝土衬砌支护六喷锚支护、稀土隔热层、装配式混凝上衬砌、稀土隔热层针对不同的支护形式,应对其安全性、隔热效果、经济性、耐久性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最优方案。常用的隔热材料及其基本特征参数见表2。衣2各种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隔热材料形式平均幣度/测岀沖导热系数/(kg/m1)度代(kj/(m•h•七))苯乙烯泡沫不连续气泡(独立气泡)203020.020.()0.1300.126玻璃棉玻璃纤维酚系树脂粘接1220.00.1512()2().S00.13()硬质聚氨酯聚酯不连续气

6、泡263820.020.00.0880.071软质聚氨酯不连续气泡(独立气泡)30200.130聚乙烯泡诛不连续气泡(独立气泡)30700.162牛毛毛毡牛毛50%,其他兽毛30%•植物纤维20%16018.10.146软木软木粒3~6nun蒸气烧成11817.60.153矿渣棉保温带180——0.178软木粒12014.40.251表3材料参数材料密度/(kg/m3)导热系数/(W/(m-K))围岩(花岗岩)28003.49衬砌(混凝土)23001.51苯乙烯250.0356聚氨酯320.0222空气1.2930.03相关文献的结论:Z⑴白国权,仇文革,张俊儒.高地温隧道隔热技术硏

7、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3,02:77-80+84.1聚氨酯作为保温隔热层材料的效果较苯乙烯好;液氮的相变点比冰的低,作为制冷剂的降温效果比冰好,但液氮的的制造成木比冰的高。2隔热层的厚度,厚时其隔热效果好,但当其达到一定厚度时,继续增厚降温的效果不再很明显,即通过增加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來实现隧道内降温的效果是有限的.本文所述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结论,特别是各种工况的对应的冷能补给量和制冷剂需用量,可以作为今后高地温隧道隔热设计的一种比较依据和参照标准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