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

ID:27829971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_第1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_第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_第3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_第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橈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福建邵武市立医院福建邵武354000【摘要】目的探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股动脉与经橈动脉两种途径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3月一2016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别行经扌尧动脉(86例)与经股动脉(82例)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血管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血管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槎动

2、脉组住院时间及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股动脉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经挠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急诊PCI;扌尧动脉;股动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坏死,是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是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急性缺血所致,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重症,亦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Z—,其特点为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发病率呈逐

3、年上升趋势。尽早、充分、持久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o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应用经橈动脉与经股动脉两种途径介入治疗,根据两种不同手术途径方法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现进行对比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8例,根据接受急诊PCI患者手术途径的不同分为橈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橈动脉组86例,股动脉组82例;挠动脉组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38-78岁,平均(58.7±8.2)岁;其扌尧动脉搏动

4、良好,Allens实验均呈阳性,血流动力学稳定。股动脉组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39-80岁,平均(59.6±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等。发病吋间均在24h内,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2条者:①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且发病时间在24h内;②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或肢导联≥0.1mv;③血清CK-MB或肌钙蛋

5、白超过正常两倍以上。并经临床明确诊断,且同意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确诊后常规术前给子口服阿司匹林300mg和氯砒格雷300mg抗血小板治疗,经楼动脉途径患者常规选择右楼动脉穿刺,取平卧位,右侧上肢平伸外展30。,常规消毒、铺巾,在距腕关节横纹2・3cm处,局麻后Seidinger法穿刺右橈动脉成功,置入动脉鞘,推注普通肝素3000U、硝酸甘油200ug预防血管痉挛,用JL3.5、JR4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罪犯血管,单纯行PTCA或植入支架,术后挠动脉鞘管立即拔除,腕带压迫器局部加压止血,常规2h后逐渐减压,术后6-12

6、h后完全撒除腕带压迫器。经股动脉途径患者于右侧股横纹下2cm股动脉搏动明显处穿刺,局麻后Sei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成功,置入动脉鞘,推注普通肝索3000U,用JL4.0JR4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罪犯血管,单纯行PTCA或植入支架,穿刺侧下肢制动并卧床,股动脉组术后4・6h子以拔除动脉鞘管,局部压迫止血20-30min后,无菌纱布覆盖,绷带加压包扎6-8h,术后12-24h解除并正常下地活动。两组均按标准方法及标准体位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并根据患者病变血管特点选择指引导管、导丝和球囊支架,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规进行介入治疗。1.3观察

7、指标及临床效果标准急诊PCI手术成功标准:术后血管靶病变处(IRA)残余狄窄&e;30%,冠状动脉血流TIMI3级,无PCI治疗并发症(严重夹层、撕裂、血栓形成、主要分支受压或闭塞、TIMI血流2级以下等),无死亡或转为冠脉旁路移植。观察并记录两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吋间、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间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機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

8、脉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