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能“闭门造车”.doc

人工智能不能“闭门造车”.doc

ID:27841867

大小:2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人工智能不能“闭门造车”.doc_第1页
人工智能不能“闭门造车”.doc_第2页
人工智能不能“闭门造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工智能不能“闭门造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工智能不能“闭门造车”  过去一年,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期待值很高,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收获却很少。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2017年中国AI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AI企业亏损。  人工智能产业雷声大、雨点小,AI正遭遇商业落地之痛,是业界人士的共识。  目前对于实际应用场景来说,人工智能只是辅助手段,而不是决胜力。比如出行方案规划,人工智能提高的只是人工效率,巨大的经济效益源于原行业的潜力,而真正的人工智能产业的产值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应

2、用门槛大幅降低,过去企业探索应用场景时需要深厚的数学统计技术,但随着人工智能开源软件的普及,企业只需基于国外研究的工程进行复制。    人工智能产业缺乏的不是算法,而是如何更好地转化成工程手段,人工智能太高深了,为人所知的有自动驾驶、医疗等应用场景,其实最普通的土木工程领域,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但是这些小的应用场景很少有人关注。  其实并不需要团队专门为某个细分的场景定制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完全可以用土木工程的思路,把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分解成不同模块,进行标准化,就像螺丝和螺母,可以在不同的工业领域根据需求进行组合

3、,“即插即用”,使它能够覆盖不同需求的工业领域。原始数据在一开始就要考虑应用场景需求,建立机器学习的标准方法库,在不牺牲算法性能的前提下,将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处理模型或是系统框架进行高度模块化设计,分步实现各个功能,使它可以支持不同的应用需求。如Petuum即将推出的AI医疗系统,可以模块化成医疗图像的识别和解读、病例解读、药物推荐等,和医生的工作流程相匹配,医生就可以通过组合的方式各取所需。  用土木工程的视角来看待人工智能产业,它的实验方法应该符合工业标准,可以被重复理解和使用,而不是把它当成艺术品一样观赏,更不能

4、闭门造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