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

ID:27843493

大小:7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6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_第1页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_第2页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_第3页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_第4页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教育学》考试范围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内涵1、“教育”意味着向善的方向发展2、“教育”意味着深刻的精神转变过程3、“教育”意味着对象的主观接纳和认同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教育由神创造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还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心理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论者我国杨贤江劳动过程中产生二、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

2、史(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停留在经验习俗水平,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成果主要体现在哲学和思想著作中;中国《学记》西方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到19世纪末)英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提成了实验的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学》任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以来)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五)我国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六)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研究领域扩大形成体系三

3、、明确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四、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方法。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六、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整体性个别差异性教育要求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针对性教育抓住关键树立信心,相信学生因材施教七、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作用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教育(笔记本)主要作业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我们应怎样学好教育学?研究方法文献法个案法实验法调查法第二章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1、面向未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页脚---2、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3、

4、教育面向世界,促进教育国际化;4、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加快教育民主化进程;5、重视“科教兴国”,强化科学教育;6、加强教育与现代生产的联系,改善职业技术教育;7、重视师资质量,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主要作业题1、什么是教育?它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比较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异同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概念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身心个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作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主要通过任何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作用越来越大三、教育应如何适应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

5、作业题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在人身心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2、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教育应如何适应并促进人身心的发展?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二、使学生能用动态的观点理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二、着重掌握教育与生产力、与政治制度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教育提高劳动力的生产/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增长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制约教育的目的与宗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利/影响教育内容结构管理制度教育通过

6、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工具功能四、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五、如何理解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界说?主要作业题1、联系我国当前新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谈谈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如何?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如何?-页脚---3、为什么说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4、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第五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

7、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60页三、教育目的的意义四、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依据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个人依据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孟子卢梭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凯兴斯坦纳

8、六、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其基本点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