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经区西苑学校

威海经区西苑学校

ID:27854474

大小:24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6

威海经区西苑学校_第1页
威海经区西苑学校_第2页
威海经区西苑学校_第3页
威海经区西苑学校_第4页
威海经区西苑学校_第5页
资源描述:

《威海经区西苑学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威海经区西苑学校“融和教育”特色建设方案    一、特色建设的背景西苑学校是2005年建成的经区第一所指定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07年9月,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走访观察等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学情:学生主要由60%多的来自全国22个省,300多个县市的外来学生和周边村民子弟组成。这些外来学生大多来自偏远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居无定所,流动性强,家庭经济状况差,自卑自闭心理严重、行为习惯千差万别、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家庭教育极度缺失。本地学生也因多在农村,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视野狭

2、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急需提升。校情:学校建校时间短,教师大多由各校调任或新毕业的青年教师组成,来源分散、个性迥异,年龄结构两极分化,骨干教师少;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学校文化都处于起步阶段;凝聚力、向心力不足,师生缺乏心理认同感和归宿感;学生家长大多为生产线流水作业工或以打零工为生,学历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期望值低,因忙于生计与学校缺少沟通。生源差、师资弱、起步晚等导致周边社区及企业对学校充满质疑,家校社企间沟通不畅,教育合力难以形成。二、基于问题的特色定位为破解特殊校情、学情带来的学校发展难题,200

3、7年10月,我校开始了“促进学生和谐融入”的探索之路。在探索过程中,山东省知名教育专家陶继新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赵昌木教授、山东教科所张斌博士及市区领导专家、教师、学生和社区代表等相继到校进行会诊、把脉,最终确立了以融汇百川,和谐共进为内涵的“融和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学生具有“三心(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四成(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培养目标。三、前期特色建设成效六年来,从“促进学生和谐融入”到“融和教育”,我们基于学情的特色办学之路始终没有间断,且行且思、渐行渐远。几年间,从最初视问题为课题的艰难起步,分期实施、逐步深入的

4、不断摸索,到今天的圆点辐射,被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同,可以说,是潜心于基于学情、校情的研究让我们从困境中走出来,走出了一条新路。.---在融和教育的引领下,我们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在学生基础薄弱、优生流失严重的背景下,我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仍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学校各社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合唱队在威海市首届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获银奖;2010、2011年,健美操队连续两年获威海市健美操比赛两个冠军;2012年,

5、中小学田径队均获经区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在绘画、科技节、征文、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在悉心关爱、抚慰下,学生的自卑、自闭心理有了极大改善,积极向上、遵规守纪、诚信勤俭的校风日益浓厚。教师成长脚步加快,多人次执教市区优质课,仅上学期就有4人执教国家级电子白板优质课,学校也被评为威海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在“小班化”“综合实践”两个课题研究中,我校均被评为威海市优秀实验学校;6次承办市级课题现场会、研讨会;9次在市级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2010年,《威海日报》头版以《让每一棵小树都成材》为题,报道了我校的特色育

6、人做法。2011年,《威海教育》以“责任、梦想、真教育”为题,专题报道我校特色育人经验;2012年,《威海教育》又在“特色名校”栏目大篇幅报道。2012年,陈红梅校长受邀在山东师范大学为青海省教育学习班做学校“融和教育”的特色育人经验分享;《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山东体卫艺教育》、山东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栏目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特色建设的典型经验及做法。2012年8月,《当代教育科学》刊发了张斌博士等撰写的报道我校特色办学经验的文章—《让农民工子女也享受到优质教育》,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选录进《中小学学校管理》杂志。2012年,光明日

7、报出版社出版了《汇爱成海——让每棵小树都成材》,系统总结了我校的特色办学做法、经验。学校被评为威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示范家长学校、山东省示范家长学校、山东省教育创新奖。河北承德、湖南株洲、广东梅州、潍坊滨海开发区教育考察团,以及周边市区多所学校到校参观考察。四、下阶段特色建设发展思路(一)建设目标在对“融和教育”前期工作进行梳理提炼的基础上,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形成生生、师生、师师、干群及家、校社企的大融和,凝聚各方教育合力,使教育内涵发展与外部彰显同步。同时,在关注人与人、学校与社企融和的同时,将触角延

8、伸至人与自我、与社会的融和,进一步完善特色的整体建构。.---.---                  西苑学校“融和教育”框架(二)实施途径1、用心育心,以爱育爱,打造润泽心灵的德育品牌重视直抵心灵的文化熏陶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