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诗歌教学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

ID:27911363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_第1页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_第2页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_第3页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_第4页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诗歌教学一一《山居秋暝》教学课例张燕摘要:木文结合《山居秋暝》的教学课例,浅要探讨了在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关键词:新课标;《山居秋暝》;教学课例一、课例背景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句都体现了朗读的重要;今天在《语文课程辅导》中对古诗文朗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2.《唐

2、诗宋词鉴赏》是苏教版选修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也会往往陷入误区,有人把诗词鉴赏课变成了《唐诗鉴赏辞典》和《唐宋词鉴赏辞典》串讲课,让学生获得辞典里的内容;还有人把诗词鉴赏变成变成一道道的鉴赏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上种种做法都违背新课标的初衷,新课标强调:要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祌,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3.《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更是体现了盛唐“山水田园

3、派”的创作风格。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乂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鉴于学生已经上高二,基木具备了高中语文学习应该的各种习惯、规范和方法,因此,教授这首诗吋,就对学生要求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二、课例冋叙1.初读体会节拍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再读分析结构位置意识、方向意识一一生成关系意识。首联?点引(上点题、下领句)颔联?承接(由前总写到分写)颈联?递转(由景致转到人事)尾联?归结(景到情而抒情怀)3.复读理解内容首联?吋空(这一联是总写)颔联?景致(表现诗人修身养性的妙境)颈联?人事(以人事表现诗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尾联?情怀(反用《楚辞?招隐士》之句意,自成佳构)4.熟读想象画意首联?远景(仰俯摇移)颔联?中景(光影同步)颈联?近景(声画对位)尾联?全景(心景交汇)5.品读把握要点(1)首联???你如何理解“空山”(到底“空”还

5、是不“空”)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空山”二字点出了此处有如世外桃源之情。(2)颔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天色已暝,仍冇皓月;群芳己谢,乃有松林。加之III泉清洌流泻于III石之上,在月光下犹如素练一条,何等幽清明浄!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3)颈联???诗人为什么抱有这样的欣赏心态?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4)尾联???诗人为什么有如此的想法?“空山”中有如此称心的一方美地。在诗人心B中,“山中

6、”比“朝中”好,她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⑸特点首联??虚实相间颔联??动静相谐颈联??天人相合尾联??物我相为(6>比读联想禅境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吋鸣春涧中。(7)复背总结诗作诗情、画意、禅境的《山居秋暝》:空灵清幽的山谷吸引着我们去探寻人居山中之所求;内蕴丰厚的画卷需要我们去解读画中美景之本真。山水田园诗的背后:A.与归隐、隐逸紧密相关。B.描摹山水时,

7、往往包含着对官场的厌弃。C.“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的对峙。D.“达则兼济天下”与“穷则独善其身”的对立。总结:山水田园诗孕育了中国文学中的高洁精神,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者沈中尧)三、课例反思1.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文本”,不可过分地强调它的功利性,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能从文本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浄化,从而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而上述教案设计中,合理地定位了教学目标,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

8、读惯。2.上述案例中,教师没奋基于现成的教参,学生也不依赖教师给予的答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了独立性。在教授中,教师通过认真研4该诗,大胆设问;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思考和讨论,获得情感的感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做到了知、情、意的统一,所以在教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