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ID:27930266

大小:72.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_第1页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_第2页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_第3页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_第4页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摘要:语言是教师的必备之冰,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需要好的课堂语言来完成。声乐教学活动是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对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声乐教学;语言;艺术性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3-0086-03声乐教学语言是声乐技能教学训练活动中用于师生双边交流的独特语言,它既不同于声乐艺术作品中以唱词语言样式出现的歌唱语言,乂区别于声乐理论学术活动屮使用的声乐理论语言。如何运用好教学语言,让学生进

2、行冇效的声乐学习,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顺畅,是所冇声乐老师都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一、声乐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声乐教师,不仅要会唱,还要会说。会唱是为了给学生做示范,会说是为了给学生讲解方法和作品,因此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既要有示范演唱能力,又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乐艺术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殊科学,凭声带发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缺少直观性,主要依靠声乐教师把自己发声的感受和体验,歌唱中的经验与方法,通过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维、体验

3、,转化为自己的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唱,进行判断和评价,并运用教学语言喻示,诱导他们逐步调节,纠正发音机体,找到正确的发咅方法,形成自己的声音个性,让学生自己寻找理想化的声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成为学与教的主要交流工具,作用举足轻重。作为专业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按照“训练过程的全部原则、规律”,研宂声乐教学中的语言特点,探求声乐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运用系统化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统一规范的教学语言,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理解教

4、师的授课内容,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如夸美纽斯所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二、提高声乐教学语言艺术性应该掌握的原则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有效的调整,声乐教师必须以形象的、通俗的、准确的教学语言,针对学生歌唱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以科学的指导。为提高声乐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该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语言要生动形象复杂、多变的声乐技巧,是歌唱器官在人的大脑高级祌经系统支配下实施的结果。这种以心理活动为主、生理运动为辅的唱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抽象的感觉。但在抽象的思维中,必须使思维“

5、形象化”。因为“形象思维能使‘抽象’的感觉具体化”。当学生将抽象的声音概念与具体的形象感觉结合起来,有了自身的体会,并经过反复训练,使之成为习惯的动作,声乐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喻和夸张是声乐教学语言中常用的表述手段,如“气息就是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的线”来比喻歌唱是要用气息把声音连贯起来;“用鼻子牵着走”是适当地强调鼻腔共鸣并始终用这一主导部分来支配;“打哈欠”、“闻花”是让学生掌握最初阶段自然通畅的深呼吸状态;“伞把撑伞篷”形容用气息支持声音并保持在高位置上;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气息上浮、声音发

6、虚的缺陷,教师就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大树,根耍深扎大地(气息要深),树干耍挺拔(声咅竖起洪亮),枝繁叶茂(胸腔头腔共鸣);再如,当学生的声音僵硬时,可告诫他们声音不能像石头那样生硬、刻板、尖锐、难听,要像丝绒那样柔软,才能有光泽,使之圆润、甜美、动听等等。教师采用一些独特形象的泊发性语言或运用比喻和夸张,运用一些生活中熟知的常识和已冇的感受,往往易使学生受到启发而产生联想,从而使学生领悟教师的要求和意图,以达到对抽象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收到更为积极理想的效果,发出教师所要求的“歌唱声音”。(二)教学语

7、言要准确、易懂教师的语言耍准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准确性是教学用语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无论有多么高超的发声技巧和教学方法,也只能将自己的一些“感觉”转化成某些较抽象的语言描绘来启发、引导学生。而“感觉”是难以表达的,使得声乐教学更具有与其它学科相区别的抽象性和特殊性,这就更要求教学用语的准确。只有准确地使用教学语言,指出存在的问题,科学讲解发声方法,冰能避免学生走弯路。同时教学语言的表达既要准确合乎逻辑,又要照顾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如“下巴掉”、“吐气稳”、“前胸松”、“后背紧

8、”、“两肩轻松”、“全凭腰转”等。而过于专业化的教学术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模糊、抽象,一头雾水,弄不明0。正如德国阿贝尔施图鲁特强调的:“咅教研究的‘屮心问题’是研究如何将教学屮的口头模式转换成稳定的书面模式”。(三)充分使用心领神会的感觉性语言“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现象之一。与其说是用喉部来歌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