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禅宗的根本心髓

中华禅宗的根本心髓

ID:27947946

大小:9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中华禅宗的根本心髓_第1页
中华禅宗的根本心髓_第2页
中华禅宗的根本心髓_第3页
中华禅宗的根本心髓_第4页
中华禅宗的根本心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禅宗的根本心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禅宗的根本心髓2010年8月1日,7:09:00

2、念佛禅一、祖师禅的心印是般若-页脚---  中华禅宗是自开山祖师达摩以来,以弘传祖师禅为特色的一个佛教宗派。祖师禅为明心见性之禅。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而禅的特质及其精髓在於般若。祖师禅的法义,如《大智度论》上说:"禅是般若波罗密多依上处,依是禅,般若波罗密多自然而生。如经中说,一心观定,能观诸法实相。"祖师禅不立文字,不借言教,迥绝言思,直指心源,顿同佛体,言虑无寄,一超直入。直入何处?直入般若,契於大乘的一实相印。当体透露而直趣於诸法的实相:非空非有,非色非心,顿绝百非,横超四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之"。禅的心髓是

3、般若,离开般若,则不能表显禅者的行解证量及顿悟。  祖师禅得法的缘起,既最初的一传(在印土已有二十八传)源自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的公案。那时涅盘会上佛拈花示众,会中大众均未能解,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因语:"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於汝,汝当善为护持。"这便是禅宗以心传心,不假诸言说文字,开示众生。此宗自达摩西来以至中土历代诸祖,皆未以经论言教为正宗的教法,惟有以心传心,实修实证。从空不空的事上证金刚般若之空,便是祖师禅的最高境界。  般若为诸佛之母,诸佛由般若而生,佛法的根本就在般若。其体是无所得,其相是无所住,其用就是无所取。事物的本体实相,为实相般若;用实相般

4、若去观察万事万物(五蕴)的本来面目(实相),为观照般若;祖师禅从心的本体上修,是从"观而不观"、"不观而观"上以求观心明朗猛利,大明空觉而成正遍智。它是从第八识种子识即自性认识上起修,所以其所得之智,是即心成智。祖师禅的见和行,都是由果位的观点出发,所以也可称作"果未见",是在果位上的修行。其禅境之高峻陡峭,由此可知一斑。是故禅宗贵见地,不贵行履。-页脚---  五祖劝人读《金刚般若》,而六祖因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而顿悟,皆印证禅的心印正是般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精义,说有之时,纤毫不立;说空之时,周遍沙界;空有不住,圆融无碍。这是最上乘的大乘圆顿教,是《华严经》所说的最高境界--

5、事事无碍法界。华严宗的法界观,是从事上说般若之空不空。这也正是禅宗的本质的特色所在。般若性相无碍,横遍十方,竖穷叁际,为中华禅学之心髓。  因世人着有,二乘着法,所以佛才说空。空只是涤垢荡污,扫滞破执的工具,并非佛法的究竟目的。空的背面所显现的一切真空不空的净妙智得德--"般若",才是禅者所要证取的究竟目的。  首次提出祖师禅之顿悟圆解的,应是仰山慧寂。他在伪山灵佑门下时,其师弟香严智闲因偶尔抛瓦,击竹出声而得悟,受到伪山的称颂。仰山得知後,对香严说:"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尔试说看?"香严就说出了他的悟道偈:"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时。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音外威仪。诸方达道

6、者,威言上上机。"  仰山认为:这是"心机意识着述得成",是"夙习记持而成",不是正悟。要求他另述正悟,於是香严就说了这首颂:  "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仰山说:香严此悟,仍未得祖师禅心髓。什麽才是祖师禅呢?香严又作了一首颂: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仰山认为这才是祖师禅:  "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见《伪山灵佑禅师语录》)-页脚---  禅宗大德皆深知这种由般若的直观所打开出来的真实绝对境界,无始劫以来的"本地风光",不为知性理解所拟,不为日常语言所囿,这种由般若的直观所当下呈现的"不可知",直趣於诸法的实

7、相,是一切诸法的空性或真如。是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之证悟的体现。从般若的本体上立足,一超直入,当体即空,由空妄想相而见实相,即佛也不立,更无位次可言,正是中华禅宗的宗义与行证。  即心成佛之祖师禅,在观心本体上做工夫,依着般若,心光内聚,观照诸法。法相繁兴而本性湛然。"相观相,相化相,法相庄严还我相"是大乘顿门--弹指敲开般若不二法门,即心成佛的秘诀。  二、禅宗证入般若的叁种境界  自达摩开宗以来,中华禅学在不立文字迥绝言思的教法上,分出许多的派别。"南顿"与"北渐"两宗,南宗再分灯为五,即所谓临济、曹洞、伪仰、云门、法眼等。现惟有临济、曹洞两宗,迄今法脉未绝。  纵观禅门各派,禅风各具特色

8、:临济势胜,如五逆闻雷;曹洞丁宁,如驰书不到家;云门突急,如红旗闪烁;法眼巧便,如巡人犯夜;伪仰回互,如断碑横古路;且各派在发挥禅之手段上,也是各显其能:曹洞究心地,绵密,如土民;临济战机锋,棒喝,如将军;云门择言句;伪仰明作用;法眼先利济;虽然禅宗各派的宗义在般若的证悟中有深浅,但是它们究竟不离般若。-页脚---  经由般若的观照,用於修行上,或看话头参公案,或专默照只管打坐,但均令疑情真切,从般若的当下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