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経済の歴程と展望中文

中国経済の歴程と展望中文

ID:27968578

大小:275.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経済の歴程と展望中文_第1页
中国経済の歴程と展望中文_第2页
中国経済の歴程と展望中文_第3页
中国経済の歴程と展望中文_第4页
中国経済の歴程と展望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経済の歴程と展望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的历程与展望第1章初篇第2章中国计划经济的弊端(50年代初-70年代末)2-1 工业产业生产 产品流通方面2-2 农业生产与销售方面2-3 第三产业方面2-4 人口与就业方面2-5 社会福利与保健方面2-6 个人的收入与消费第3章 具有另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面貌焕然一新(80年代初-90年代初)3-1 农业体制改革3-2 乡镇企业 私营企业成长与作用3-3 工业企业的优胜劣汰3-4 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3-5 人口的控制3-6 外资的引入第4章 90年代初-21世纪前夕改革开放政策的力度加大4-1 工业体制的彻底改革4-2 农业生产的加大投

2、入与技术革新4-3 乡镇企业的壮大4-4 第三产业的完善4-5 人口数量的缓慢增长与老龄化问题4-6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第5章 21世纪开端-现今5-1 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在各领域的体现5-2 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5-3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考验5-4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5-5 私营企业经营与乡镇企业的现状与策略5-6 财税制度的改革5-7 第三产业前景广阔5-8 市场国际化与国内市场的发展5-9 WTO加盟后的利弊得失第6章中日经济比较第7章 总 结.---第1章出篇时值200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迪26个年头,改革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

3、化,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昂首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2001年中国国内总产值就达到了9兆5933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1兆美元。2002年中国的GDP为10兆2千亿元,排名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第一;国家外汇储备从1399亿美元增加到286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3252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6208亿美元,世界排名优第十位上升到第五位。由此可见,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二战后,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而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得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艰难的社会主义现代

4、化建设。可以说,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此时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了。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中国才真正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本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着中介绍了三次产业、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财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力求根据改革的实际进展,利用最新的资料,对中国的经济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使乐于熟悉中国的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整体框架和实际运行情况有一个比较完整翔实的认识。本文还对中日经济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使我们清醒地认识

5、到中国的优势和弱点,认识中国振兴的正确道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进一步激发振兴中华的信心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  .---第2章  中国计划经济的弊端(50年代初-70年代末)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那时中国的这种计划经济不是由有生命的细胞组成的活的有机体而是砖头堆砌的没有生命,不能生长的建筑。2-1 工业产业生产,产品流通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的权利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市场的经济主体。具体表现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计划由国家来制定;能源、原材料由国家来供应;设

6、备、人员由国家来调配;工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由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下达,产品的价格由国家来定,产品也不愁没有销路。除此之外,企业的利润由国家收缴,亏损由国家来补贴,即“供、产、销、人、财、物”均由国家控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不过是政府的附属物,没有自主权,这样的“企业”实际上不能够算作真正的企业。在产品流通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由于国家对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大包大揽,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人民的需要越来越得不到满足。2-2 农业生产与销售方面新中国建立以后,自1950年开始了土地改革,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了贫苦农民,农民个人的

7、劳动成果,除了上缴一部份公粮外,全部归自己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安排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值从1949年的1.13亿吨连年快速增长。1952年达1.64亿吨。农业产值达到483.9亿元,比1949年的325.9亿元增加48.5%。土地改革完成后,为了防止农村的两极分化,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为了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提供日益增多的粮食和农产品原料,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为了满足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需要,中国政府提出,必须把农民逐步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初级农业合作社及后来的高级合作社的建立,完成了中国农村个体经济到社会主义

8、集体经济的转变。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87.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