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doc

2018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doc

ID:27994556

大小:2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2018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doc_第1页
2018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doc_第2页
2018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doc_第3页
2018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doc_第4页
2018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8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云南丽江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在人们的乡愁中,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土社会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系、祖先崇拜的仪式和庙会、乡村戏剧的热闹,这些规则、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社会。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至少不是农民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

2、的振兴。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并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大批村镇迅速发展,泥沙路变成了水泥路,土砖房换成了小洋楼,乡村环境变美了,村民钱包更鼓了,但有的村镇陈规陋习仍然沿袭,甚至愈演愈烈。“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

3、、礼金“水涨船高”;有的地方打牌赌博歪风一直蔓延,导致“鼓了钱包坏了风气”,这种乡风民风与乡村的秀美风景显得格格不入。  【综合分析】  [权威论述]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习近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习近平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习近平  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

4、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习近平   [提出原因]  新世纪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经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人”的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愈来愈显示出乡村建设中对于“人”的重视,以及农业农村总体性发展的建设路径。可以说,实现乡村建设主体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只有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才能更好、更快、更高效地推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的发展。换句话说,乡村文化兴则

5、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甚或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  [意义]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谋求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健康,必须改变就经济谈经济的狭隘思路,必须变“输血”为“造血”,必须处理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而事实上,只有“富脑袋”,才能真正实现“富口袋”;也只有“脑袋”真正富有了,“口袋”富才具有可持续性。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决定优胜劣汰的竞争性要素已经发生重

6、大变化,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要素成为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力量。乡村经济要发展,乡村产业要兴旺,就必须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到,乡村产业兴旺并不意味着对城市经济的简单模仿或机械复制,而是立足于乡村文化传统的视角,探索具有中国乡村特色、乡村属性、乡村风格的经济发展路径。可以说,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重要动力和持续动能。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构建乡风文明的乡村共同体,既要立足于村落本身的地域文化属性、家风民风村风传

7、统和道德伦理习俗,又要契合现代精神诉求、文明发展必需和现代文化向度。只有尊重民风民俗,乡风文明才能接地气;只有契合现代文化精神,乡风文明才能促文明。同时,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生产生活空间,不仅需要建设利于生态循环、生态保护和生态友好型的产业体系,需要提供健全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更需要尊重乡村的文化传统、地域特色、产业属性和审美诉求。只有和谐健康、自然素朴,才能更加生态;只有设施完善、服务优化,才能更加宜居。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切实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既需要全社会范围内的法治氛围和导向,更需要提升农民的民主素养、治理能力、法治水平和道德水准。可以说

8、,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重要基础和内在支持。  [核心: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  习近平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