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ID:28022864

大小:54.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7

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_第1页
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_第2页
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_第3页
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_第4页
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八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多达七次,更重要的是其两次主要出现的位置:第一次出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相关章节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第二次出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章节中。从局限“区域协调发展”一隅,到上升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体,上升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哪怕用最挑剔的眼光,依然可以看出城镇化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着重强调了城镇化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

2、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一、我国城镇化建设未来发展的潜力-..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

3、平。差距就是潜力。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   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这将为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一是城镇化可以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居民消费。二是城镇化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有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消费水平具有明显效果。三是城镇化可以

4、有力拉动投资需求。城镇人口的增加,可以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的投资需求。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功模式(一)温州模式。1978年以来,温州的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建制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6.5%,集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全市已形成以柳市镇、龙港镇等30个经济强镇为龙头骨干的城镇化群体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61%。温州城镇化的特点是:①工业化与城镇化并行。乡村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展是温州城镇化的强大动力,人口向乡镇集中又为乡镇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相

5、结合。温州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引入市场机制,坚持“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从公益型供给转向经营型生产供给,形成了“以路养路,以桥养桥,以电养电,以水养水”-..的自我积累、自我平衡、自我补偿的新机制。政府在强调服务定位的同时,也加强了政府调控的力度,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③坚持土地有偿使用。通过出让、租赁、抵押、作价入股等方式,使经济部门以最小的土地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增长,逐步将土地的粗放利用转为集约利用,促进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苏南模式。江苏南部一般是指苏州、无锡、常州3市及所辖的12市县的农村地区。苏南

6、城镇化一般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的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地域的城镇化。苏南地区的城镇化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基础,包括邻近大中城市的地理位置、传统的商品经济基础和厚实的集体经济基础。苏南城镇化的特点是:①工业化与城镇化并行。苏南城镇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农村工业化、就地城市化的道路;第二阶段重点建设开发区,使苏南城镇化模式由农村推动型(内生型)向外资推动型(外生型)的转变。②乡镇企业“造镇”。苏南集体经济力量雄厚,加上政府大力扶植乡镇企业,随着乡镇企业的

7、发展壮大,带动了这些企业所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③开发区与老城区建设相结合。老城镇建设的常见模式有改造旧城、旧城另建新城、撇开旧城择址另建。苏南跳出了这3个框架,以开发区建设为契机,紧邻老城区新建开发区,将开发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④以农民为本。以小城镇为载体的乡镇企业对农业有反哺作用,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三)珠三角模式。-..珠三角的城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城镇的发展趋势,其初始动力是自下而上的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商品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至今,集体经济和

8、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外资)的结合为珠三角的城镇化奠定了基础。此外,依托港澳等国际化城市,顺德、佛山等城镇迅速发展,辐射范围甚至超过珠三角。目前,珠三角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珠三角城镇化的特点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