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

ID:28050140

大小:6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1页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2页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3页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4页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国际领先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光纤激光器和环形激光器的国际领先技术3年之内“天河”两度问鼎世界超算之巅,标志着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而这只是国防科技大学辉煌代表之一。军队,虎狼之师;科技,虎狼之翼。哈军工首任院长陈赓大将曾形象地比喻:“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老虎,我们就是为老虎插上翅膀。”翻看“哈军工—国防科大”60年的辉煌历史,无数个“中国第一”“中国之最”璀璨夺目: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十亿次、万亿次和千万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个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中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器,中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中国第一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中国第一条自主磁悬浮列车试验

2、线,中国最高纳米超精加工精度,高功率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世界最高时速无人车……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到的“十一五”5项重大科技突破,其中1项由国防科大独立完成,3项有国防科大参与建设。据统计,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该校取得了6000多项科研成果,谱写了一曲共和国军人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雄壮军歌。  为国甘当拼命人1978年,在那个科学的春天,邓小平同志掷地有声:“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时任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慈云桂激动不已,立下军令状:“现在我已经60岁了,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巨型机搞出来!”冲刺关头,副教授蹇贤福

3、忍着癌细胞吞噬躯体的剧痛,用颤抖的手写完5大本实践经验,才安详地闭上了疲惫的双眼;为设计出更优的运算控制系统,讲师俞午龙连续5天5夜没有合眼,永远倒在出差的路途上。倒在巨型机研制征途上的还有乔国良、钟士熙、王育民、张树生……在每一个年轻生命倒下的地方,都耸立着一座不朽的丰碑。1983年12月,我国首台亿次巨型机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少数几个具有研制巨型机能力的国家。环形激光器是衡量一个国家光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航和精确制导。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环形激光器,引起了世界光学领域的

4、一场革命。“如果我们不干,就可能给国家留下空白,将来就可能因此受制于人;要干,就要干好这个世界性难题。”国防科大高伯龙院士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研制的器件,只有能够在装备上得到应用,才算尽到了军人的职责。我们必须一直到研制出实用性强的器件为止。”.---作为激光技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环形激光器研制工作在国内几经沉浮。从六十年代开始,中国曾有多家单位投入力量开展研制,但先后由于工艺技术过不了关,精度难以达到要求而中止。而高伯龙主持的国防科技大学激光研究室,历尽磨难坚持搞了下来。它似一棵劲松挺立在科学的峰峦上,几经风霜雪雨,坚韧不拔。环形激光器的研制工

5、作从一开始就在重重迷雾中艰难摸索,到1978年,终于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1984年初,高伯龙带领科技人员制成了改进的某型环形激光器实验室样机,这一成果解决了大量理论和技术工艺问题,为进一步研制、生产环形激光器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条件。当一些人又觉得该松口气的时候,执拗的高伯龙却不肯轻易罢休。他根据现有的工艺技术水平,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工程化的某型环形激光器的新设想。这当时在国外尚无先例,只能靠自己探索。30年磨一剑。1994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器通过国家鉴定,国人纷纷称赞“长国家志气,提民族信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

6、成部分,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具有重大意义。1994年,“千里眼”被美国GPS首先使用。为打破国外垄断,国防科大“北斗”团队展开了艰难的“排星布阵”。18年顽强拼搏,18年艰难攻关,他们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唯一同时担任系统核心体制、卫星关键荷载、运控主体、测试设备研制任务的“国家队”主力军,为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  强军路上勇攀登哈军工创建之初,学院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进行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我军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声速梯

7、度仪、第一个超音速风洞、第一个现代弹道实验室、第一代水陆坦克初样车、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水翼艇和气垫船、第一部鱼雷快艇攻击指挥仪……精确制导与自动目标识别,是现代制导武器的“眼睛”和“大脑”。郭桂蓉院士带领团队,几百次下部队、上海岛,采集数据、调试设备。经过十几年的接力攻关,实现了现役雷达改造和新型雷达研制,使我国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一举跃进世界领先行列,被国内外同行称为“难以想象的奇迹”。20世纪90年代,我国靶场光测技术还停留在胶片记录、人工判读阶段。于起峰院士带领团队经过艰苦努力,成功研制出一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数字光测胶片判读分析系

8、统。然而在准备列装时,于起峰发现这套系统仍存在不足,为此他提出直接生成数字图像的设想。他们实现了靶场光测装备的测量方法由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