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乡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

关于农村乡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

ID:28068932

大小:4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关于农村乡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_第1页
关于农村乡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_第2页
关于农村乡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_第3页
关于农村乡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_第4页
关于农村乡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乡镇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般的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由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从经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转移是各国在现代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对于这一规律,400年前威廉·配第就发现了。而且后来经济学家如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是,不是所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都说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为在许多国家尤其是早期工业化国家中,存在的不是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而是工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的释放是农业工业化、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2、中国的情况是不同的。首先,中国是个长期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人口的增长、土地占有的不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土地的压力长期是通过土地的开发、战争以及移民等方式进行的。到了明清以后,这种机制逐渐稳定成为一种内卷化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与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把大量剩余劳动力稳定的储藏在中国农村。因此,在建国初期,尽管多年战乱,但是中国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其次,建国以后,中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而实施这一战略的制度基础是统购统销、户籍分割与人民公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是随着农业剩余的移出而流动,而是通过集体化的方式进

3、一步沉积在土地上,由此出现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扭曲的经济增长结果,中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由此进一步强化了。再加上一度的人口政策失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经过30年高速工业化之后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急剧膨胀了一倍。而这也就是70年代末中国所面临的战略性问题之一。这里有2点说明。首先,能不能说是重工业优先战略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停滞。我曾就这个问题请教过蔡昉,而他以及林毅夫、李周在90年代初的观点还是认同上述判断的。请问蔡教授,用重工业优先战略解释前3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停滞是不是过于目的论?从逻辑上可以倒推吗?-..回答:的确,劳动

4、力转移的停滞是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的一个成本或代价。不过,反过来说也是必要的。经济学的含义在于用一个一以贯之的逻辑,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为什么在中国出现这种特殊的结构扭曲现象,在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以及相关的经济模式之间是有逻辑联系的,而这一整套体制和政策必然导致某种经济增长结果。那么,作为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被滞后了,当然也应该到这个发展战略模式以及体制模式中去寻找。显然,蔡教授依然还是坚持重工业优先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停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观点的,但是他的第一句话实际上已经正面肯定了我的问题

5、。“劳动力转移的停滞是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的一个成本或代价”。显然,成本或代价是不能等同于结果的。或者说,体制的因素并非停滞的外变量而是内变量。那么,如何理解这种内变量的作用呢?温铁军曾写过一篇文章“我们是如何失去迁徙自由的”,指出实际上50年代后期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的形成实际上与当时国内外因素所造成的经济危机有关,由此引申,可以这样认为,不是重工业优先战略直接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停滞,而恰恰是由于这种战略不能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停滞可以理解为是把这种战略的外部压力进行内部消化的结果,如果没

6、有这种停滞,重工业优先战略根本无法应对外部的冲击而长期坚持下去,而代价就是刚性的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其次,大家都知道,50年代的时候马寅初先生曾经提出“人口论”,主张通过计划生育加强人口控制,但是后来被批判了,“人多好办事”否定掉了人口控制的合理主张,并导致了中国人口一度高度膨胀,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急剧增长的重要原因。我对此并无疑义。但是,我重读了马先生的著作,觉得不能简单说是因为“人多好办事”的观点否定了马先生的主张,因为马先生在文中的观点以人口控制有利于把更多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的观点实际上存在内在的矛盾,而人口控制的观点与重工业优先战略

7、的冲突才是他的观点被否定的根本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知道,当时中国缺少的是资金,富裕的是劳动力,而重工业优先战略的核心实际上就是通过把这种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大量的经济剩余,然后由重工业部门内部资本的自我循环使资本迅速膨胀。马先生仅仅强调了人口的消费问题,而没有注意到人口本身所具有的劳动力存量对于重工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通过工业人口过剩的压力来榨取剩余价值是一个道理。从实践上看,为什么会出现大跃进?恰恰是这种资本积累思路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急剧膨胀不是一个偶然性的政策性失误,而是一个在重工

8、业优先战略下必然要付出的代价。-..现在国内很多社会学家都反对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来解释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他们的论据是:1、很多人口严重外流的地方出现了抛荒,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