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非言语传播:应用、功能与表意

大众非言语传播:应用、功能与表意

ID:28083444

大小:7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大众非言语传播:应用、功能与表意_第1页
大众非言语传播:应用、功能与表意_第2页
大众非言语传播:应用、功能与表意_第3页
大众非言语传播:应用、功能与表意_第4页
大众非言语传播:应用、功能与表意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众非言语传播:应用、功能与表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众非言语传播:应用、功能与表意摘要:随着非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中的F1渐广泛与深入,对大众非言语传播展开研究显得必要而且重要。王亿本的《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究》,即是至今少有的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之一。以对对内的社会认同营建与对外的文化软实力提升等现实场景应用为出发点,该书探讨了人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塑造媒介真实、参与情感传递、塑造媒体形象、舆论引导说服等方妞的功能发挥,以及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隐喻表意与协同表意机制。关键词:大众传播;非语言符号;功能;表意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

2、2(2017)06-0013-02信息的总效果=7%的词语+38%的语音+55%的面部表情,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Merabian)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的一个信息传播效果公式。该公式很显明地告诉人们,对信息传播的总效果来说,非语言符号的贡献是巨大的、惊人的。然而,长久以来,以美国为主导的主流传播学研究却主要沿着两个路径在展开:一是大众传播研宄路径,着重于对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传播进行研宄;二是语言学研究路径,侧重于对传播屮的语言符号、语言结构、语言内容进行研究。出于非语言符号自身的不便界定与不好描述、非

3、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受的挤压与损耗等原因,传播学研宂对人众传媒中的非语言符号研宂一直不足,这与非语言符号具有巨大能量的传播实践严重不匹配。因此,在看到王亿本的专著《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研宂》出版时,笔者是既振奋又高兴。该书用“大众非言语传播”这一核心概念描述了大众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使用,并立足于这其中以新闻传播为代表的纪实性体裁,剖析了大众传播屮非语言符号存在的普遍性与必要性,更是从理论深处剖析了大众非言语传播的表意机制,从现实广处考察了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发挥,还站在时代前端展望了大众非言语传播实践与研宂能力的提升等问

4、题,读后深感受益。一、对内社会认同营建与对外软实力提升一一大众非言语传播研究的应用场景一项研究有什么用,能带来什么样的理论突破与现实应用,关系着该研究能否持续进行下去的现实出发点和内在驱动力。在当下语境中,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廉价与普及,图像、语音、影像己经越來越成为传播的主要形态,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海德格尔所说的“世界?D像时代”、德波所言的“景观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非语言符号广泛且深入地进入到大众传播领域,通过感性化、自然化的传播方式,降低受众门槛,扩大传播效应。在这样的语境

5、下,了解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有什么样的功能,理解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是如何进行表意的,就显得意义非凡。对内来说,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心态浮躁、社会信仰缺失等负面问题。对此,国家相继提出了舆论引导、意识形态领导与管理、社会认同的营建等现实课题。如何通过大众传播中接受门槛较低、传播效果较好的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来感性化、自然化、隐蔽化地引导舆论、管理意识形态、营建社会认同,成为该书展开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第一个现实落脚点。对外来看,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国家之间,不仅存在

6、着硬件经济和军事实力等的较量,更存在着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比拼。在语言不通、文化多样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如何塑造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如何减少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障碍和误解,需要非语言符号的助力,这构成该书开展大众非言语传播的第二个现实应用场景。二、再现真实、传递情感、塑造形象、引导舆论一一大众非言语传播的功能发挥鉴于大众传播比人际传播具有更多的意图性和更少的随意性,探讨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发挥,对提升大众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王亿本立足屮观层面,借助心理学、哲学、符号学等学科理论,结合丰富

7、的文本案例,考察了大众传播中(尤其是新闻传播领域)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发挥[1]。作者指出,在塑造媒介真实方面,大众传播中对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在非语言符号特有的肖似性显性影响新闻“真实感”的同时,“大众传播”不可避免的倾向性与H的性却在隐性地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在参与情感传递方面,大众传播中对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宣泄受众压抑的情感、抚慰受众受伤的情感、激发受众积极的情感,但另一方面,也免不了被异化,而助推了煽情和色情;在媒体形象塑造方面,大众传播中对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既可以通过塑造“天使”般的正面形象发挥榜样示范功能,也

8、可以通过塑造“魔鬼”般的负面形象,起到鞭挞警醒的作用;在舆论的引导说服方面,大众传播中对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既是分析说服对象的“风向标”、塑造说服对象的“加速器”,又是包装说服内容的“动力源”、营造说服情景的“催化剂”,能有效地促进舆论的引导与说服。基于这些功能阐述,作者概括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