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教学”自由谈.doc

“诗词赏析教学”自由谈.doc

ID:28106665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诗词赏析教学”自由谈.doc_第1页
“诗词赏析教学”自由谈.doc_第2页
“诗词赏析教学”自由谈.doc_第3页
“诗词赏析教学”自由谈.doc_第4页
“诗词赏析教学”自由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教学”自由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词赏析教学”自由谈达县亭子职业高级中学潘广权一、现代诗歌例析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香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一)内容赏析:2000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中,考查新诗鉴赏能力,选用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郑敏的一首短诗《金

2、黄的稻束》。与1999年试题选用的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相比,这首诗的形象、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都更难把握一些,理解和赏析的难度自然也就有所增加,得分率很低。不少考生事后都说,读不懂这首诗。细想一下,这首诗还是不难读懂的。诗题“金黄的稻束”就点明了诗里所塑造的中心形象。开头一句“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来了一个长镜头;接着便拉开镜头,展现伫立的稻束的背景:满月的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最后给“稻束”拍了一个拟人化的特写:“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

3、沉思,/静默。”可见“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语,显然不会是“美丽的母亲”,而应该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的“稻束”。这首诗的形象很直露,很鲜明。问题是诗人并没有将“稻束”的“形名胜”集中在一起塑造,而是采取了边塑造边联想抒情的结构方式。刚摄下“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的长镜头,诗人就“想起”了为此而付出辛勤劳碌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而对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静侯”的“稻束”,诗人也就想得更深、更远,他觉得“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伫立的“稻束”,却“将成为人类的一

4、个思想”。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句诗理解成“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显然是不恰当的。为什么说“站在那儿”的“稻束”“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呢?联系全诗也就不难看出,“金黄”指稻束的成熟,“满月”传递出时令信息,这些都具有圆满的意味,也就是说,收获是圆满的。但是,诗歌并没有写收获的快慰和满足,与“圆满”相对照的,却是“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他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提示的“思想”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收获”必须以长期的辛勤劳动为代价,“收获”是人类生命力的消逝。这便是《金黄的稻束

5、》的深层涵义,即主题。(二)试题分析: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

6、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答案: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应该是“稻束”,因为“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中心话题是“你们”,就是“金黄的稻束”。二、古诗词例析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一)内容鉴赏: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词的上片写感伤,寓

7、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苏轼的几首中秋词中,本篇自有其特色。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风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

8、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力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