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抛弃高通选择因特尔基带是否正确?.doc

苹果抛弃高通选择因特尔基带是否正确?.doc

ID:28137637

大小:59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苹果抛弃高通选择因特尔基带是否正确?.doc_第1页
苹果抛弃高通选择因特尔基带是否正确?.doc_第2页
苹果抛弃高通选择因特尔基带是否正确?.doc_第3页
苹果抛弃高通选择因特尔基带是否正确?.doc_第4页
苹果抛弃高通选择因特尔基带是否正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苹果抛弃高通选择因特尔基带是否正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苹果抛弃高通选择因特尔基带是否正确?  三星电子和台积电为苹果代工的应用处理器,导致苹果同一款iPhone出现性能和续航时间的差异,此事让三星电子“蒙羞”。日前,苹果手机再一次爆出了类似的新闻,苹果今年采用了英特尔的基带处理器(MODEM),但是网速远不及高通,未来甚至可能被苹果抛弃。  综合福克斯财经网站等媒体的报道,今年是英特尔在若干年之后第一次给苹果手机提供基带处理器,由于英特尔在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遭到失败,外界认为苹果基带订单将是英特尔的一个利好消息。  然而,科技行业分析师TomSepenzis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过去一个月的许多报道表

2、明,苹果在今年iPhone7手机中采用的英特尔基带,性能远逊于高通基带。  这位分析师表示,在多个运营商销售的苹果手机中,苹果故意降低了使用高通基带手机的网速,以便让所有苹果手机保持同样的网速。据称,高通提供的X12基带,网速可以达到600Mbps,但是英特尔供货的XMM3360基带,网速最高只有450Mbps。    这位分析师表示,虽然苹果会千方百计保持供应商多元化的策略,但是如果一半的手机性能受到连累,苹果不会让这种现象延续下去。  分析师指出,英特尔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基带处理器XMM7480,最高网速只有450Mbps,而高通最新的X16基

3、带,已经实现了1Gbps的网速。  他表示,高通和英特尔在基带处理器上的技术差异太大,如果英特尔找不到解决办法,高通会在两年内成为苹果基带芯片的独家供应商(即抢到百分之百的MODEM订单)。  此前,苹果新手机的限速事件在美国引发了舆论哗然,据称高通版手机的用户被迫降速,从而和英特尔版本实现同样网速。    在基带处理器领域,高通的技术实力在全球名列前茅。苹果公司能够自行设计应用处理器,但是缺乏基带处理器,因此苹果一直从高通公司采购。今年,苹果多年来首次采用英特尔基带,外界认为此举是为了保持供应商的多元化和相互竞争,从而能够让苹果进一步降低芯片采

4、购成本。  苹果未来是否会彻底放弃英特尔基带芯片呢?也有科技媒体分析指出,苹果可能会继续采购英特尔基带,但是所占比例会缩小。  据分析,明年苹果计划推出iPhone8,这将是纪念苹果推出智能手机十周年的重大升级产品,在三款新产品中,苹果将会在一个高配版中第一次使用OLED显示屏(甚至是曲面屏),苹果也将取消实体按键,实现全玻璃封装,另外提供无线充电。  媒体分析指出,苹果可能在明年的手机中实行高端和中端的差异化设计,而在成本较低的版本中,苹果仍然可能采用英特尔的基带处理器。由于英特尔是新的供应商,因此苹果也能够享受比较优惠的供货价格。  英特尔传

5、统上是电脑芯片设计和制造商,但是若干年前,该公司收购了半导体公司英飞凌的部分芯片业务,获得了通信芯片的设计能力,这也是英特尔能够给苹果提供基带芯片的原因。但是在技术研发能力上,英特尔还无法和高通公司相比。    实际上,移动芯片市场已经成为英特尔的一个难言之隐。个人电脑芯片时代的垄断性优势地位,让英特尔转型动作缓慢,没有看到手机处理器的巨大商机。如今,高通和联发科两家垄断了全球的智能手机芯片市场,英特尔的凌动芯片在能耗比等指标上处于落后,市场份额微乎其微。市面上采用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手机也是屈指可数。  今年年中,英特尔已经放弃了手机应用处理器市

6、场,表示未来将不再进行版本升级。不过英特尔仍将争夺平板电脑,尤其是新兴的混合平板的处理器订单。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基带处理器之外,苹果也是英特尔电脑芯片的大型客户,每年都会为笔记本产品线采购海量的英特尔处理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