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课程实习报告(1)与土木工程隧道认识实习报告合集

土木工程课程实习报告(1)与土木工程隧道认识实习报告合集

ID:28153683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土木工程课程实习报告(1)与土木工程隧道认识实习报告合集_第1页
土木工程课程实习报告(1)与土木工程隧道认识实习报告合集_第2页
土木工程课程实习报告(1)与土木工程隧道认识实习报告合集_第3页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课程实习报告(1)与土木工程隧道认识实习报告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土木工程课程实习报告(1)与土木工程隧道认识实习报告合集土木工程课程实习报告(1)钢筋工程一.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1.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lm左右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3.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4.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

2、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5.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二.梁钢筋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3.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3.箍筋在叠合

3、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4.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符合设计要求。5.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三、板钢筋绑扎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4、。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双向受力板,短方向钢筋在下,长方向钢筋在上。3.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4.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混凝土工程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一.作业准备: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经检查钢筋的水泥垫块是否垫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

5、的清扫口高水平在清除杂物后再封闭。二.混凝土现场搅拌:12内容。土木工程隧道认识实习报告作为新生的我们,必须要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有个感性的认识,因此,学校给我们大一新生安排了为期十天的土木工程认识实习。为期两天的隧道工程认识实习现在已结束了,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土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这个专业。下面就是我记录的实习情况,以及一些在实习过程中或之后的感悟与思考。**年乂月#日上午8点整,在综和楼前,施成华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动员,着重给我们强调了一下几点:1安全第一,要处处注意安全;2严肃对待实习,要端正态度,每个人到要参加,不可以随便缺勤;3—切行动听指挥,不要擅自独立行动;4在实习中可

6、以帮助我们这些大一新生对土木工程有个感性的基础的认识,为将来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之后,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介绍了一下隧道与地下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概论的主要内容:一、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1、广义定义:最终使用于地表面以下,不论以何种方式建造的所需形状和尺寸的空洞,内部净空面积在2平方米以上者。2、狭义定义:是一种修建在地下的工程建筑物,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过的通道。二、隧道工程的沿革与发展历史发展国际上古代:公元前180〜2160年前后,在古巴比伦城幼发拉底河下修筑的人行隧道,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砖砌构构造物。现代:现代隧道开

7、挖技术的产生是在火药的发明和19世纪的产业革命后出现的,尤其是铁路的出现对交通隧道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交通隧道:山岭铁路隧遒:日本的大清水隧;交通隧道:日本的青函隧道,英法海峡隧道;公路隧道:瑞士的圣哥迗隧道。12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