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

ID:28167450

大小:56.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_第1页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_第2页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_第3页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_第4页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摘要:大众文化的主流化发展和审美生活化图景的弥散,使当代美学走出经典美学的认识论路径、本体论路径和心理学路径,进入新的理论整合期,艺术哲学的视野明显扩大并形成与生活世界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审美风尚逐渐偏重功利性,世俗性的审美趣味基本取代了崇高与理想,但是这其中潜藏着的审美文化超越性消退的危机值得关注。随着人们对大众文化内在特征的体认加深,一个多元文化形态协调发展的文化新格局必将到来。关键词:审美范式;世俗化;艺术哲学;大众文化;审美风尚;超越性。中图分类号:B83-0;G02;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007-519402-0128-04“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具有神性情结的人看来,花草中隐含了“神”的灵光;而在世俗常人看来,花的魅力首先来自它的鲜艳、芬芳、姿态以及由这色、香、形勾起的人们当下的感官欲望与现实想像,然后才可能推及到历代积淀的美丽传说和风闻逸趣。常人的耳目所及、感官所触和生存境遇是他们的文化之根,玄远的沉思或神秘的体悟往往是与他们不沾边的,即便有所思也越不出随物感兴、触景伤情之类。因此,文化艺术的胚胎往往孕育于生活中的日常实用一一譬如鲁迅先生提及的音乐的“杭哟”派,而诞生于专业性的祭神、颂神中的祭祀仪式。正是在日常实用与神明

3、祭祀的双重影响下,人类文化艺术才得以衍生并发展起来,而审美活动也由此具备了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两副面孔以及真、善、美、乐、用的五项功能。由日常实用衍生出的功利性审美倾向因专业化不够而发展缓慢,而由神明祭祀衍生出的非功利性审美倾向则因专业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与人类智慧尤其是形而上追索的息息相关而源远流长;美学发展大体上已经走过了神学美学与哲学美学历时性发展的两大阶段,在当今已经步入社会学美学与科技美学并驾齐驱的共时性发展阶段。一、艺术哲学的重构:审美范式的转换审美活动自古有之,但是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的美学却诞生于十八世纪中期。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

4、学》正式出版,在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将“美学”定位为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1]。此后,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使这门学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康德用系统的哲学观点,严格按照知、情、意的三分法,把美学对应于人的审美判断力,将它视为沟通知性与理性、现象与本体的桥梁,并深入研究了审美活动中个体心理的“心意能力”,提出了著名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审美命题。黑格尔则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三卷本的《美学》巨著,建立了一个相当完美的美学体系,并把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第一次运用到美学研究中,对美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经典美学成立的依据是传统哲学两

5、个世界的区分一一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这两个世界“固定存在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2];同时,由于感性、现象、个别都是变化与细琐的,因此只有后一世界对人类才具有真实性和永恒的价值。传统哲学苦苦追寻的不是消融两个世界的隔阂,而是使我们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美作为依附于现象界的主观感受,却具有一种普泛的价值特征,因此美学搭造了两个世界的桥梁。这一点在美学的学科构成上也可以看出:经典美学主要由认识论美学与本体论美学两部分组成。认识论美学从感官经验出发,侧重审美主体与对象间的审美认识的分析,揭示审美中情感的介质作用、心理机能的参与以及审美判断的特征等问题;而本体论

6、美学则执着于对“美本体”的不懈追问以及探寻“美”作为一种终极价值对人性的建设意义。可以说,认识论美学只是为美学增添一个实证维度,其根本旨归仍是美之本体。因此,经典美学往往被视为形而上学的一部分;作为指向终极本体的中介,经典美学成为人类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乌托邦”。虽然说审美发生于现象世界,但由于本体世界对现象世界的主导,使得审美超越现象、感性、个别的制约具有了绝对性、唯一性与永恒性,并使得经典美学呈现知识形态的面貌,虽然它谈论的是感受问题。正是由于经典美学的超越本性,它选择了艺术作为自己的思辨对象:艺术以其独有的符号体系与创造力构建了一个超然于凡俗、以

7、自身为目的的自律世界,虽然艺术没有改变现实世界的力量,但它却具有激发我们想像本体世界的能力,因此经典美学即“艺术哲学”,艺术在经典时代即意味着审美活动本身。以美或艺术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西方传统美学的两大流向;也有不少学者致力于综合这两派的观点,主张全面研究美和艺术。西方现代美学兴起以后,主要是20世纪以来,“美学研宄的对象从以美的本质为重心,转变到以审美经验的探讨为重心......从罗列和寻找一系列美的特质转变到对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描述”[3];在关注艺术美的同时,强调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本身的意义”。“由于谁也不怀疑艺术作品的存在和完美作品的真

8、实无伪,因之如果根据作品来给审美对象下定义,审美对象就容易确定了”[4];同时,由于各种部门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