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儿童的护理

发热儿童的护理

ID:28237652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发热儿童的护理_第1页
发热儿童的护理_第2页
发热儿童的护理_第3页
发热儿童的护理_第4页
发热儿童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热儿童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热儿童的护理张立英(裴德医院儿科156300)【摘要】目的发热即体温的异常升高。当腋下体温波动在37.5〜38°C之间时临床上称为低热。体温在39〜40°C称为高热,超过40°C称为超高热。连续发烧超过2周称为长期发热。由于小儿正常体温稍有波动,因此腋下体温在37〜37.5°C之间是否属于低热,将根据只体情况进行分析。目的讨论发热儿童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儿进行护理。结论患儿需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小婴儿不要裹太紧以利散热。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要勤擦浴,更换内衣和被单。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入量不

2、足,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加强U腔护理。【关键词】发热儿童护理发热即体温的异常升高。当腋下体温波动在37.5〜38°C之间时临床上称为低热。体温在39〜40°C称为高热,超过40°C称为超高热。连续发烧超过2周称为长期发热。由于小儿正常体温稍有波动,因此腋下体温在37〜37.5°C之间是否属于低热,将根据只体情况进行分析。1.病因(1)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任何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都可伴有发热。常见发热的有败血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伤寒、结核等,急性发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其中多数为病毒性感冒。长期低热以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鼻窦炎等常

3、见。(2)非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可见于大量组织破坏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严重组织损伤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如某些药物反应、血清病等)、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前者如惊厥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后者如外胚叶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失常(颅脑损伤)和中暑等。1.发病机理发热是机体防御疾病的反应,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年龄小、体质弱的患儿在严重感染吋可不发热,说明防御功能不良,预后往往不良。发热高、持续吋间久往往对机体产生下列不良影响。(1)高热使代谢率增快、耗氧量亦增多。体温每增高rc,基础代谢增高13%。(2)高热时为了散热,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1°C

4、,心搏增快15次/分。同吋表皮血管扩张,故心血管负担加大。(3)高热可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产生烦躁、惊厥;也可发生大脑皮层抑制,引起&睡、&迷,多见于婴幼儿。(4)高热时消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故常伴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5)持续高热反而使机体防御机能降低,对康复不利。(护理评估)正常小儿的体温有个体差异,并随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有一定范围的波动,-*般一日24小时内以清晨2〜6吋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C,肛温约为36.5〜37.5°C,舌下温度较肛温低0.3〜0.5°C。个体略存差异。1.测量方法进食、运动、哭闹、衣被

5、过厚、环境温度过高均可使体温略为升高;饥饿、少动、保暖条件不佳可使体温过低。新生儿、婴幼儿和体弱儿的体温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此,测量体温砬在休息半小吋后、饭后1小吋、安静吋为好。测量腋温是最常见的测温方法,舌下温度测量仅用于年长儿,肛温测量多用于小婴儿,但由于安全性的问题,后两种方法在儿科临床中己经较少使用。国外对小儿体温测量还可测耳温,即测量耳膜温度,因艽准确性较高加之操作简单、小儿易耐受,故而使用较为广泛。1.确认发热程度与热型小儿发热程度与热型定义与成人相似,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基础护理学相关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发热变化往往较成人剧烈,发热程度与热型变化较快,需要及吋监

6、测。(常见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原发疾病冇关。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及摄入不足有关。3.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与体温过高及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有关。(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监测体温定吋测量和精确地记录体温,-•般每4小吋测1次体温,以便观察患儿热型。超高热或冇高热惊厥趋势等情况时需每1〜2小时测量1次。(2)神经系统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在发热吋容易引起惊厥,所以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神经系统状态。详细内容见惊厥。(3)循环系统发热吋氧耗增加、代谢速度加快,循环负担加重,因此应当密切监测心率、心律,防治循环衰竭的发生。(4)呼吸系统监测呼吸频率与呼吸型态。

7、发热吋由于代谢速度加快,患儿呼吸频率增加。为增加氧气摄入,患儿常常张口呼吸。(5)消化系统高热时消化功能减退,应注意监测奋无腹胀、便秘。(6)退热处置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当有虚脱表现吋应予保暖、饮温开水、严重者需静脉补充液体。应用退热措施后1小吋内应重复测量体温。2.—般护理患儿需卧床休总,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小婴儿不要包裹太紧以利散热。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要勤擦浴,更换内衣和被单。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