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之我见

儿童教育之我见

ID:28239047

大小:62.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儿童教育之我见_第1页
儿童教育之我见_第2页
儿童教育之我见_第3页
儿童教育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儿童教育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教育之我见1.引言2005年的“钱学森之问”曾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国人对杰出人才培养的热议。冋想13年前钱学森对吋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想到了一个跟千家万户都有关的“家庭教育之问”,即“为什么我们的家庭教育总是不关注培养‘正常儿童’?”在子女的成长期望值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老话,折射出广大父母渴望培养超常儿童的心态。但如果父母不顾实际,违背规律,不甘于培养正常儿童,心态不定位于平常,往往不仅培养不出“超常儿童”,而且可能连培养“正常儿童”都保不住,甚至培养出‘‘异常儿童”来。近些年家庭

2、教育受到空前重视,家庭教育论坛很多,但主题总是关注培养“优秀儿童”“成功儿童”“超常儿童”。我主张,家庭教育要倡导培养“正常儿童”,而不是“超常儿童”。比如第二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的主题是“回归美好生活的家庭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包括“什么样的儿童能够获得美好生活”,我的冋答是“只奋正常儿童才能获得美好生活”。2.什么样的儿童是有用之才培养正常儿童,看似简单,常被小瞧。其实,凡是正常儿童,将来一定是社会的有用之人,其中更有社会的有用之才。但生活中缺少正常心态的父母,上演的却是“博士逼疯儿子”之类的戏码。据报道,农民家庭出身的博士,希望子承父业,儿子将来也成

3、为博士。于是今天要求儿子学习这个,明天强迫儿子学习那个,不堪重负的儿子最后被逼疯丫。这个博士的专业知识可能很渊博,但对家庭教育和人的成长规律知之甚少。一味追求培养超常儿童,用力管教儿子,反而把儿子成长的空间管死了,把一个好端端的正常儿童逼成了“异常儿童”。比个体悲剧更值得警醒的是,W家和W人的儿童观应当是淡定的,而不是“神童观”。如果国家的儿童观是淡定的,国人则少有“造神童”的恶俗。发生在印度的国家干预“造神童”事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印度男孩辛格,四岁半就完成了42.195公里的马拉松跑,震惊印度,人称“马拉松神童'2007年,5岁的辛格计划用10天

4、时间跑完500公里的路程,但就在辛格准备开始漫漫征程的第一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大量警察封锁了辛格的长跑路线。原来,警察接到了政府的命令,严禁辛格参加这项马拉松活动。印度政府的理由是,辛格只是个5岁的孩子,500公里的路程对他的体力和情绪都是一个负担。让一个孩子去尝试不属于他年龄段的活动,是一种极大的残忍。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这就是正常的儿竜观,儿竜5岁的时候耍完成的是5岁能完成的任务,不能也不应该去完成15岁或荠25岁才能完成的任务。1.什么样的儿童是正常儿童人性儿童,就是具有美好心灵的儿童。最基本的人性是

5、善良,人性儿童就是善良儿童。目前青少年的问题,按照重要性排序,可以概括成四个迷失:信仰迷失,价值迷失,道德迷失,人性迷失。从基础性排序,‘‘人性迷失”则是最基础的、第一位的。四者之间,人性迷失是根木,人性的教育是最基木的教育,没有人性,谈什么价值观,有什么信仰?家庭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家庭教育要“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我认为,好的品德、善良的人性是做人的基本前提。教育的根基在于“人性的教育”。但长期以来,教育多禁区,“遗忘”“否定”人性教育,令人无奈。改革开放前,不敢讲心理学,说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改

6、革开放之初,不敢讲个性,怕倡导个人主义。不得不讲“个性”时,必须加“健康的”三个字讲,只能讲“健康的个性”。直到今天,还有一个不敢讲,不敢讲“人性”。不讲人性的德育是什么德育?是“人性缺位”的德育!是“缺少人性”的德育!人性即人所只有的正常的情感和理性。人性中的真善美,需要激发、唤醒和培育。教育就是关注心灵发育成长,就是把人本性中美好的理性和情感发育起来。只有教育,才能培育向善的人性,提升人性的层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讲话,多次提出“要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很遗憾这个指示,并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包括家庭教育工作者)足够的理解和重视。1.培养阳

7、光儿童阳光儿童即具有美好心态的儿童。乐观和坚强是阳光儿童的主要特征。人生仿佛《西游记》隐喻的一场“西天取经”,道路遥远,跋涉艰难。儿童成长的“西天取经”,也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面对漫漫人生,面对坎坷曲折,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精神,永远是照亮人生之路的心灯。有研宄表明,儿童在6岁以前形成的都是人生的基本品质,比如孩子是不是善良,有没有同情心、忍耐力等,在0-6岁期间就基本定型了。人成年以后的性格,大部分是在6岁以前形成的,人遇到挫折和苦难时是否具有百折不回的毅力,也取决于6岁以前。因此,早期教育中,塑造儿童坚强乐观的正面性格比灌输知识更重要。2014年

8、3月円本有本畅销书《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其中的女儿阿花谨记妈妈的教诲,培育起美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