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及改革思索

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及改革思索

ID:28248045

大小:81.2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8

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及改革思索_第1页
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及改革思索_第2页
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及改革思索_第3页
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及改革思索_第4页
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及改革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及改革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问题及改革思索摘要:课题组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调研了江苏省5所高校和3家企业。从就业的角度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课程参差不齐、就业课程师资短缺、就业课程偏离实践、专业课程忽视就业能力培养、文化素质课程“杂、乱、差”。应对就业需求,江苏高校课程设置的战略调整需着眼于以下方面:完善就业课程体系、改进和加强创业课程、将可雇佣性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调整文化素质课程结构、实现就业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关键词:江苏高校;就业;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063-05改革开放30年来,特

2、别是“十一五”以来,江苏积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迈出了新台阶。但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不能忽视教育质量,更快还需要更好,应以高质量建设为引领,打造区域高教发展的“制高点”。高校的就业质量、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质量建设的核心,也是社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最直接标准。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精神食粮,高校课程的结构和品质造就高校的办学品位和人才培养质量。从就业的角度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的状况如何?学生和雇主有何评价?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如何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设置?围绕这些问题,本课题组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调研了江苏

3、省5所高校和3家企业。通过总结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分析问题,揭示矛盾,思考对策,期待江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一、从就业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的问题1.课程设置中就业课程参差不齐对3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当前企业招聘毕业生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性格特征,其次是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专业知识等。诚实守信等非智力因素受到企业青睐,一方面说明社会诚信危机加剧,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对此应对乏力。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许多毕业生一致反映,在校时所学就业类课程非常有限,只有1〜2门,且就业课程的设置狭隘化,侧重于职业指导,就业课程的内容宏大化,“大理论、大道理满堂飞”。目前,企业招聘员工,基本上都很重视面

4、试环节(见表1)。面试的综合表现,有时几乎决定一个毕业生能否被录用。因此,面试环节对毕业生未来求职越来越重要,而高校课程系统中,几乎很难看到面试课程,或专门的面试技巧训练课程,或类似的课程。从高校调研情况统计可知,各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方面,有的只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有的只针对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仅少数是两者均开设的(表2)。就业课程普遍存在量少、质次、内容偏的问题。一些高校为弥补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在原有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增设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课。但从课程类型看,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是将职业或就业指导类课程作为选修课或指定选修课,

5、未列入必修课范畴。总体而言,就业课程的设置参差不齐,就业课程的开发明显缺少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调研发现,除扬州职业大学教学内容是与生产实践结合外,其他高校都是以校内课程实践和毕业实习为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可见,实践教学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内容和手段都较贫乏。实践教学没有真正担负起锻炼学生就业能力和培养职业操守的重任。1.就业课程实施中师资捉襟见肘师资问题是制约课程建设的瓶颈。对5所高校的调研情况统计显示,就业课程的师资严重短缺。只有极少部分院校配有专门的师资进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多数高校就业课程的教师五花八门,都是非专业的,且走马灯似地换,有的是院系的党委书记、团委书记、辅

6、导员,有的是学校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管理人员、有的是校部机关的党政管理人员,很少有学校能像国外的许多大学一样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国外大学除拥有一批专职专业的就业课程任课教师外,还聘请校内外的学生事务专家、知名学者、企业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行业专家、成功校友等组成校外就业指导队,参与就业课程的教学。1.就业课程照本宣科偏离实践调研还发现,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缺少与实践的联系,授课多是单一的集体授课或讲座,教学形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照本宣科、解读概念等单向理论灌输,讲授内容较多地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政策法规、求职技巧等方面,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择业观教育、诚信素

7、质教育、通识教育及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交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就业指导课教育教学工作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学生发展的需求和就业的要求。2.专业课程设置中就业能力培养形同陌路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就业能力是全球化时代企业最为看重的。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雇佣性是“使个人能更好地就业并使他们成功胜任所选择职业的一组能力、理解力和个人特质”。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是发达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