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

ID:28320701

大小:74.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_第1页
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_第2页
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_第3页
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_第4页
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摘要: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出现职业教育以来,其发展于整个计划经济时期,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办学模式,培养出独具特色的社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关键词:职教;就业;导向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229-02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己基本能够达到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3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从398万增加到515万,增长率为28%;从1998年到2⑻3年,高等职业教育在

2、校生人数从117万增长到480万人,增长3.1倍,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2%。到2004年,全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45万多所,在校学生1370万人,年招生550万人。其中: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有近1.3万所,在校学生1258万人,年招生497万人。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屮遇到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职业教育规模已占普通教育规模一半左厶。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但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名牌职业学校较少、学生就业率较低、职业教育教材内容滞后等。(一)我国教育整体情况不乐观我国农村人口占60%,余下的近40%的城镇人口也没有全部达到小康水平。这

3、里面包括那些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那些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求学人员,还包括那些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们,他们的收入极不平衡。从全国总体水平看,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尽管城乡收入都在增加,但其收入的差距比在扩大。经济发展滞后及其不平衡成为我国教育整体情况不乐观的后果。(二)对职教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教育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职业教育法》第3条明述了职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足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讲:“现阶段我国教育存在的最大W难是投入不足的问题。”我

4、国对教育的投入增长缓慢。造成教育经费不足的尴尬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上不重视,从各级政府看,尤其是地方政府,追求的是政绩工程,看的是经济指标。因为根据测算,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400个就业岗位。政绩考核的0标是任期内GDP的增长率、就业率,这样就使得各级官员不会把教育放在首位。因投资教育既不能创收财政,又不能招商引资,从表面看,的确是一项眼前看不到收益的事业。(三)由于普通高校扩招导致职教生源不足自2000年起,为了迎合社会需求,我国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及作法。高校扩招刺激了以教育为主体的消费市场,给众多梦想上大学的家长和考生带来了希望。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一个社会

5、的总人口一定和求学适龄人口一定,高校的扩招无疑要分流60%强的适龄青年进入高校从而导致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减少,造成职教生源不足的情况。(四)家长以及社会人员的偏见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认为上技校、上职校是意味着学习不好,是丢人的事情。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家长对技校、职校的排斥程度远超过其孩子。而社会上不论家长是工人还是农民,不论是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希望供g己的孩子上一所好的高屮,然后上大学,而技校、职校的学生也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总之,职业教育目前的主要困难是速度,是转型时期的困难。具体表现为投入不足,设备少且落后;培养目标不明确,社会定位不准;专业不稳,形不成强冇力

6、特色;在转型中传统专业不适应,新的专业未开发和不定型;教学质量不高,声誉不振。三、业教育发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就业与发展。在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家庭大多数只有中低收入水平,因次家长关心的是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后能否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工作,从而挣更多的钱来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正如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先生说过: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即“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因此,就业导向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愿望。(一)设置专业要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既要注

7、重自身的办学条件,又必须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以前由于管理、办学存在有多头领导的现象,从而分割了高职院校条块,使其各自为阵,最终后果是使得高职院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不科学,学校的规模效益比较低下,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