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铎从文学特征论看俄国形式主义中国古代文论之异同

杨一铎从文学特征论看俄国形式主义中国古代文论之异同

ID:28395213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杨一铎从文学特征论看俄国形式主义中国古代文论之异同_第1页
杨一铎从文学特征论看俄国形式主义中国古代文论之异同_第2页
杨一铎从文学特征论看俄国形式主义中国古代文论之异同_第3页
杨一铎从文学特征论看俄国形式主义中国古代文论之异同_第4页
杨一铎从文学特征论看俄国形式主义中国古代文论之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一铎从文学特征论看俄国形式主义中国古代文论之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文学特征论看俄国形式主义与中国古代文论之异同杨一铎(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710127)内容摘要:在对文学特性的探讨及对文学诸特征的研究中,俄国形式主义与中国古代文论不乏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对以往文学理论的反动和纠偏;都是通过对文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艺术形式的强调和对诗歌技法的探讨,来达到对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诉求;并都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深远影响。但由于时代及文化的差异,俄国形式主义非常明确地表现出对具有科学性文学理论的追求,并同现代语言学理论关系紧密;相反,对文体划分的重视及对诗歌声律也即音乐性的强调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两大

2、特点。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中国古代文论;文学特征;文笔;诗法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生源自形式主义文学批评者对于“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而在对文学之为文学的特征的探讨中,批评者们将批评的重心置于艺术的形式,从而提出“反常化”及“文学性”等基本概念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对于文学特性的探究由来已久,魏晋时的“文笔之分”以及南朝文论家在态度上的重文轻笔,使得“文”的主要形式特征——辞藻、音律、偶对等得到深入研究,后遂形成以沈约为代表的声律论。在其影响下,隋唐五代不仅迎来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更使得对诗技诗法、诗艺诗

3、境的广泛探求成为必然,而着重于技术层面的“诗法”探讨的诗格类著作,亦渐成为其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作为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第一个主要流派,俄国形式主义于20世纪20年代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两个学术团体中产生,其最早发端为1914年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就未来派诗歌而发表的一篇题为《词语之复活》的评论。对该学派而言,在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是技巧、形式和结构,而不是内容、产生背景和社会意义等。由此,他们提出了以“陌生化”、“文学性”等为核心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陌生化”(或译为“反常化”等)理论是该学派关键人物什克洛夫

4、斯基于1916年在对文学特征进行探讨时提出来的,他试图将其作为概括复杂感受和表现现象的方法。在他看来,艺术的本质即“陌生化”,他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1](P6)也就是说,“陌生化”要求人们用全新的感觉去审视、体会熟悉的事物,要让人从模式化的审美习惯之束缚中解脱出来

5、,从而恢复其对世界的诗意性和创造性,并获得认识的升华。该理论唤起了人们对“诗歌语言”和“日常用语”区别的注意,而研究这种差异性,就成为俄国形式主义者们关注的一个具体理论问题。对他们来说,诗歌语言不是模仿现实或者对某种形象简单塑造,而是要对语言进行加工并制造出一种新奇效果,也就是说,要对日常语言进行变形、扭曲,使它“陌生化”。因此,该理论在对诗歌语言创造的重要性强调的同时,也促使了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从其自身来认识自己,从而推动了文学研究进一步走向独立。与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相对应,罗曼•雅各布森提出了“文学性”概念

6、。但后者突破了将文学仅作为被感知的对象进行分析的知觉层面,从而比前者更深刻、更系统,也更具创造性。为建立科学的文学理论研究体系,雅各布森明确指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说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2](P24)对于“文学性”的内涵,形式主义批评者提出了“材料”和“程序”等核心范畴。又因为语言就是文学作品的材料,而其特点和结构也构成了文学作品的结构基础,因此,对“文学性”问题的探讨,自然便成为对语言尤其是诗歌语言的关注。对此,雅各布森曾说:文学性,换言之,言语到诗学作品的转换以及实现这个转换的

7、系统手段,这就是语言学家在分析诗歌时要发挥的主题。[3](P377)在这里,“言语到诗学作品的转变”及其实现这一转变的“手段”已明确成为雅各布森理论研究的中心。同时他认为,虽然“诗学研究语言结构的问题”[4](P171),但诗学研究的只是语言的多种功能中的一种,即诗性功能。而语言的诗性功能的突显,要借助于语言的两种最基本结构排列模式,即分属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维度上的选择和组合。也就是说,共时性层面是一种相似性和类比性原则的选择关系;而历时性层面是横向的邻近性原则的组合关系。雅各布森指出,相似性原则也就是隐喻,构成了诗歌语

8、言的基础;而邻近性原则的转喻,则和现实主义文学关系密切。他明确表示:“诗性比喻的研究大体被引向了隐喻,而所谓的现实主义文学,它与转喻原则紧密相连。”[5](P41)此外,雅各布森还提出了“主导”这一概念。他认为,主导是“一件艺术品的核心成分,它支配、决定和变更其余成分。正是主导保证了结构的完整性”[6](P8)。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