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ID:28405716

大小:56.5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_第1页
浅谈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_第2页
浅谈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45摘要:木文根据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特点和作用,指出数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即以培养学牛的创新性为目标,对数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数学实验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关键词:数学实验改革创新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实验具有直观性、牛动性、开放性等特点,符合高职院校学牛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步步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牛重拾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引入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将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

2、势。一、数学实验课程特点1•创新教学模式。数学实验将数学教学放到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展开以学牛为中心、问题为载体、教师为指导、培养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活动,通过计算机实现数学问题的算法。数学实验的学习情境以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为主,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牛的实验操作和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实验的成功就是教学的评价。2.改革教学环境。数学实验的场地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机房,或传统教室与实验室结合的网络一体化教室,有操作区、教学区、陈列区等。教师先在教学区布置实验任务,展示情境导入,提供相关资源、网址或搜索引擎,接着组织学牛到操作区,以小组合作探究共同任务,实验

3、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则乂回到教学区解答并交流成果。3.拓展教学空间。数学实验为学牛“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做数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学生不断地在实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改进,充分发挥学牛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交叉优势的教学和组织模式,充分延伸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学生必须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充分渗透数学课程的教育功能。二、数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实验教学改革围绕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能力、激励创新四个环节展开。加强基础要求学生熟悉《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等知识,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注重素质就是重视实验的素质

4、教育功能,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实验中心环境建设、实验体系设计、实验考核、规范化教学实验管理等全方位的工作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能力是注重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全面提高学生驾驭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的能力与水平。激励创新是在强化基础实验教学的同时,把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融合在各个实验环节中,把数学应用与计算机仿真实验中心和数学建模创新教育基地建成开放型创新教育平台。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和实验项目的开放性建设,结合学院特点形成自我完善、良性循环、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实验教学中

5、心。三、数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案1•遵循“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两个平台、构建三个层次”的宏观战略。一个目标是指教学改革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打造两个平台是指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教学和应用的互动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构建三个层次是指通过课程基本教学、专业综合教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基本型实验”、“提高型实验”、“自主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2•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的修订,改革与完善实验项0设置,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既要与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相符合,又

6、要体现时代特征。进一步优化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实验比重,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数学实验教学模式1•教学内容设置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问题驱动式数学教学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整体设计要满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做到“必需、够用”。2.数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数学实验的引入有利于高职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摆脱繁重的数值计算,它能够较好地解决数学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矛盾。3•典型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数学实验在问题驱动式高职数学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

7、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选择典型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趣味性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2.创新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开放性问题的设置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为学生架设了通向创新的桥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易实现自我认同。参考文献⑴王积建高职院校实施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l)o[2]王灭飞“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探索及成分成效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4,132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