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ID:28406950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_第1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_第2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周敏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平田片小学341411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牛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牛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以及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牛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牛的阅读实践。”换言之,阅读教学必须保证让学牛享有充分的主体性,这是个性化学习规律所决定的。木文就在阅读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牛的主体性谈几点体会。一、培养兴趣,让学牛主动学习兴趣是

2、一切学习的源泉。毫无疑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牛了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的特点,也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牛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牛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创设情境使学牛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之中,让学牛有身临其境之感,随之学牛的阅读兴趣就会上升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我在《蔚蓝的王国

3、》一课的教学中,开头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先播放了有关大海的几幅图片,在画面上出现蔚蓝的天、蔚蓝的地、蔚蓝的大海,一群群快乐的年轻人驾着一条条华丽的小船在大海上随风漂流,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诉说着爱……学生伴着欢快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上美丽的景色,完全陶醉了,他们的情绪一下子被激起,形成了一种内动力。在这种力的推动下,促使他们将心理活动转化为饱满的学习热情,激励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问、争辩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端,培养

4、学生质疑的精神,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造学习动力的切入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激发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并通过积极思考、讨论争辩达到释疑,这是比教师直接冋答要高明得多的举措,不仅能克服学生的被动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还能使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得到增加和提高。因此,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积极性的兴奋剂。学生通过提问,能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提问,能较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在学习中缺什么知识。通过提问,还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学习材

5、料,培养学生大胆向老师质疑,向书本、向老师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问题的精神。例如,我在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吋,就先出示了以下两句话:①“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惟一的听众位耳聋的老人②“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着耳‘聋’的咅乐家,我是惟一的听众。”然后要求学生对比这两句话并提出问题。于是,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第二句话‘聋’字加了引号?”“为什么第一句话称她是老人,而第二句话称她是咅乐家呢?老人为什么要装聋?”……学生提岀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地

6、理解这些内容。可见,抓住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即可打开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只要善于捕捉学生质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抓住契机以展开学生间的辩论和交流,就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质疑中收益。三、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人胆进行发散创造,启发学生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尽可能

7、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教学《伯牙绝弦》时,当说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吋,我引导学生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还可能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你会如何赞美?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对课文作了创造性的再加工。有的说:志在明月,皎皎乎若明月;志在清风,徐徐兮若清风;志在炊烟,袅袅兮若炊烟;志在春雨,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