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道建设有关问题初探

生态河道建设有关问题初探

ID:28412631

大小:61.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0

生态河道建设有关问题初探_第1页
生态河道建设有关问题初探_第2页
生态河道建设有关问题初探_第3页
生态河道建设有关问题初探_第4页
生态河道建设有关问题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河道建设有关问题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河道建设有关问题初探摘要:生态河道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生态河道建设,是水利建设发展到一种相对比较高级形态的必然结果,既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利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现就生态河道建没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初浅的探讨。关键词:河道建设问题中图分类号:TV143文献标识码:A一、国内外代表性河流生态治理发展历程生态河道治理的理论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已逐步形成。1938年,德国的赛弗特首先提出"亲河川整治”概念;50年代,德国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学";以后又先后出现了德国的'河流生态自然工法”

2、、澳大利亚的“绿植被技术”、日本的“近自然工事”、美国的“自然河道设计技术”以及我国台湾的“生态工法”等。我国的河道整治开始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采取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上海市在这方面以“五纵”“四横”三大水系为整治重点,以“沟通水系、凋活水体、营造水景、改善水质'为整治目标,开展建设生态环境河道样板工程。成都市的府南河治理集防洪、排水、交流、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为生态河道建设提供一套具有参考意义的模式。二、河道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生态河道建设的必然性与目标要求、特征、类型、内容(一)河道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河道淤积严重上世纪

3、八十年代以来,农村传统水土良性循环方式'膏河泥'成为了历史,其结果导致河道淤泥淤积加速,河床普遍抬高,降低了容蓄和防灾减灾能力。2、河岸塌损由于长期受船行波的冲刷、人为损坏和水土自然流失,河道两岸坍损严重。据调查,一般年冲刷坍损河岸10〜15厘米,部分河段河岸整块坍塌。导致河道断面缩小,河床抬高;流速流量降低,行水不畅;河堤高度降低,堤顶宽度缩窄,河道生态形成恶性循环。(二)生态河道建设的必然性生态型河道建设,是水利建设发展到一种相对比较高级形态的必然结果。水利建设发展历来是与农业生产发展密不可分的,并为之服务。我国的农业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低级的吃饭农业到温饱祀Ik

4、;…温饱型农业发展到小康式农业,又发展到种源、生态、装备的现代化农业。水利也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单纯为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服务的温饱型农田水利,发展到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服务的“小康型'农村水利,又发展到综合型的乃至现代化的农村水利。每个发展阶段对水利建设与河道整治的目标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三)生态河道建设的目标要求、特征、类型及主要内容1、建设的目标要求在指导思想上要确立综合治理的观念。生态型河道是符合防洪排涝安全要求的除害兴利工程,力求形成河道形态的简洁朴素、自然通畅、水质改善、水体调活和岸绿景美的局面。2、建设的特征(1)生态型河道应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型

5、河道是亲水型的,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同时,更加注意和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样可以避免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投资的随意性,特别是避免水利工程硬质化、园林化的倾向。(2)体现生物多样性和本地化。事实上,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是对自然原生态的一种破坏,只是在整体上权衡利弊得失时这种破坏利大于弊而值得干。生态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平衡的。因此,建设生态型河道时必须极大地关注恢复或重建陆域和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形态,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硬质工程。河岸选择栽种的树种、草种尽可能用本地、土生土长、成活率高、便于管理的,即便是杂树杂草也不要紧。由此来充分体现河道整治的生态理念。3、建设的

6、的类型在生态河道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分类推进生态河道建没。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原生态类河道。主要是农村的小河小沟。对这类河道要尽量保持其原来的自然形态和走势,做好清淤、水毁修复。二是防洪类河道。主要是防洪骨干河道。对这类河道要按照防洪标准进行建设,做到防洪安全与生态兼顾,确保在标准洪水内的河道安全。三是景观休闲类河道。主要是城镇、农村内部河道。对这类河道,在建设中要突出生态性、亲水性、景观性,建成集防洪、景观、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工程。4、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轮回清淤。清淤是提高河道自净功能的主要手段。对河道清淤要根据河道淤积情况,安排5-7年轮回清淤一次

7、。并根据河道的特性,采用水枪喷流和机械挖掘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工效。二是护岸护坡。护岸护坡要注重美观与生态、财力与实用相结合。在通航河道和农民聚集区有计划地逐步建设生态型硬化护岸,以防止水土流失;对其他河道要大力推行以植物绿化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生态护岸护坡方法,节约投入成本。四、生态河道建设的对策和措施1、增加投入,保障实施一要建立生态河道的投入机制。以政府的名义颁发出台《生态河道建设资金筹集办法》,明明确资金投入的来源与渠道,建立生态河道更有力、更灵活的政策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筹措:(1)根据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路,财政水利投入应向生态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