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ID:28414784

大小:56.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_第1页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_第2页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_第3页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胡树群卓玉春(指导老师)(贵州省遵义县中医院贵州遵义563100)近几年来,笔者有幸成为贵州省遵义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卓玉春老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并随师坐诊,见老师采用温胆汤加味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引起的各种临床病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概述“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千金要方》,记述其功能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自此以来,历代医家对“胆寒”、温胆”的提法及含义多有议论。在汪昂的《医方集解》认为:“温胆汤治不眠,用二陈加枳实、竹

2、茹,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肺经之热,非以温经之寒也,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解耳”。《成方切用》乂在《医方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温胆汤方证的病机:“治胆虚痰热,虚烦惊悸,口苦呕涎,胆热则口苦,胆虚则气郁,致脾牛痰涎而烦呕,伤寒病后多有此证。”指出此方的功能在于“和胃解郁,清金宁肺”,从而达到“如是则不虚不燥而胆常温”之目的。木书还援引《三因》所云:“心虚胆怯,气郁牛涎,涎与气搏,变牛诸症,触事易惊,或夜梦不祥,或短气乏力,或自汗,并温胆汤主之”。乂陈修园之《时方歌括》认为:“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3、。”这些都进一步阐明了“温”字的含义,说明温胆汤并非为胆寒而设。亦有人认为“胆寒”的“寒”字,应理解为“痰”字。由此可见,温胆汤一方无论从病及理论、或临床应用等方面,皆渐臻明晰,此乃方名“温胆”之者也。凡大病久病之后,或起居失宜而致胆虚气郁,疏泄失职,则木气不升,土气难行,故心虚胆怯,痰涎内生,痰气相搏,发生诸证,所谓“一切怪论皆于痰”。如胸闷太息,咽中吩卩齐,呕唾痰涎,惊不眠,梦寐不详,以及“痰气“为特征的咽痛、痰嗽、多汗、悸烦、眩晕、气急、烦热、失眠多梦、胸闷、肢麻、月经不调、腹痛、腹泻、便秘、

4、呕恶、食少等各种临床证候,用温胆汤加味治疗,疗效显著,介绍于下:2临床资料2.1不寐证一用安神温胆汤症见:夜寐难眠,乱梦纷纭,睡后易惊,精神不振,心烦口苦,纳食乏味,食后皖腹胀满不适,口干不欲饮水,舌苔黃厚,脉滑数;本证为肝胆郁热夹痰,扰及心神所致;治疗当清热化痰,除烦安神。方用安神温胆汤:即温胆汤+炒枣仁、炙远志、茯神、石菖蒲。2.2高血压病一用降压温胆汤症见;头晕头痛,寐多乱梦,有U寸睡中梦醒,舌红苔薄黄腻,脉滑,血压波动在200-220/100-120mmHg之间;本证为恣食肥甘,过度,湿热内

5、生,聚食生痰,肝阳夹痰上扰所致;治疗当健脾化痰,平肝潜阳。方用降压温胆汤:即温胆汤+天麻、钩藤、石决明、胆南星、郁金。2.3中风一用龙钩温胆汤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塞涩,颜面及肢体麻木,步行迟缓,头晕目眩,心悸,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黄腻,脉弦滑;本证为恣食肥甘、酒酪,脾运不健,气不布津,聚湿生痰,痰湿内蕴,郁久化热,热极生风,或阴气自半,肝肾亏损,水不涵木而失衡,气血逆乱,营卫失调所致;疗当清热豁痰,平肝熄风,养血活血。方用龙钩温胆汤:即温胆汤+地龙、钩藤、丹参,胆南星。慢性咽炎一用喉痹

6、温胆汤症见:咽痛,咽痒,吋有咳嗽,咽部梗塞,查体见咽部充血,咽后壁有散在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本证为喉痹,为痰气郁结,痰热互结所致;治疗当清热化痰利咽。方用喉痹温胆汤:即用温胆汤+杏仁、胆南星、浙贝母、射干、青果。2.4妊娠恶阻一用黄连苏叶温胆汤症见:妊娠恶心,呕吐痰涎,食入即吐,纳呆,头晕乏力,苔薄黄腻,脉弦滑;本证为木火司胎,木盛土虚,聚湿为痰,火炎犯胃,和降失司所致;治疗当清热化痰,疏肝和胃降逆。方用黄连苏叶温胆汤:即温胆汤+黄连,苏叶,木香,砂仁。3分析“温胆汤”之机理均属胆胃

7、不和,痰热内蕴,胃中有痰,故胸痞痰多,苔腻,脉滑;胆中有热,故口苦、舌苔黄、脉滑数或弦数;痰热内阻,胆胃不和,阻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见眩晕;胆热乘胃,浊阴上逆则为呕吐;胆热上扰于心,则或心烦不眠、或心悸易惊;甚则痰蒙清窍而为癫痫;或胃中有热而嘈杂似饥。上述种种见证,都以胸痞痰多、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为前提,以湿、热、痰阻滞三焦为主。由此可见,温胆汤证,本质在胆虚用怯,气郁生涎;少阳温和,升发之气被抑,胆失清正决断,疏泄条达之职。《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

8、焉。”胆主少阳春生之气,故李东垣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物发,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所以说,胆对于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及其相互之间有协调作用。胆与肝、胃、心、脑关系密切,如罗东逸在《古今名医方论》中说:“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腑,喜宇谧,恶烦忧;喜柔和,不喜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大病后,或久病,或寒热甫退,胸膈之余热未尽,必致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嵋蒸而不宁也;胆热呕吐者,清净之腑,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