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ID:28421057

大小:8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0

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_第1页
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_第2页
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_第3页
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_第4页
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III、IV度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痔上黏膜缝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消痔灵联合外剥内扎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出血、肛门坠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痔核扎线脱落时间,创血愈合时间。以此来验证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术后肛门坠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P>0.05)o两组间术后疼痛积分、创缘水肿、出血、尿潴留、皮赘残留等并发症,术后痔核扎线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痔上黏膜缝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优于消痔灵联合外剥内扎术。关键词:痔上黏膜缝扎;外剥内扎;混合痔;临床疗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流行病学统计,痔的发病率(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的痔)可高达46・3%[1]。2000隹我国流行病学统计,痔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0.6%[2],是肛门直肠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且各个年龄均可发生,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痔的治

3、疗手段有很多,以手术治疗为主[3]。外剥内扎术术后出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关键问题是痔术后的出血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还会给患者造成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痔病因认识目前比较公认是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2],因此采取改良痔上粘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通过该术式有效的减少了痔术后的继发性出血。本文采取该术式治疗混合痔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2014年9月〜2015年7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部的80例具有手术指证的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

4、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20.4)岁;病程3〜10年,平均(5・3±2.1)年。対照组28例,女12例;年龄20〜61岁,平均(40.6土19.7)岁;病程2~10年,平均(6.3土2.8)年。两组患者混合痔病情上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行痔上黏膜缝扎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1.2诊断标准所冇患者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关于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基础上,具有外科手术指证,同时口愿采用该术式者。1.3排除标准合并有炎性肠病及其它肛门直肠病患者;妊娠期

5、、哺乳期及经期的女性;神经、精神异常者;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不全,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或不能耐受手术者。2治疗与观察方法2.1治疗方法2.1.1术前准备充分做好术前沟通,签署麻醉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积极完善相关术前各项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晨备皮,温肥皂水500ml~800ml普通灌肠。嘱患者术前Id及术晨正常饮食,切勿术前空腹。2.1.2手术方式两组患者均采用外剥内扎术。患者取截石位,腰月俞穴麻醉,用5%聚维酮碘纱布消毒肛周手术视野区域,铺无菌孔巾,消毒肛管直肠下端。选择确定需要处理的混合痔所在方位,钳牵外痔顶部,从外痔外缘向肛管

6、内做梭形切口,剥离外痔至齿线处。用血管钳钳夹与Z对应的内痔基底部(钳夹时要对合外痔切口,使切口平整呈放射状),7号丝线在血管钳下作双线双重结扎。在结扎点远端0.5cm〜lcm处剪除已结扎残端。同法处理英他点位的混合痔;在处理完混合痔后,若尚有局部内痔未处理时,则将此内痔予以直接钳夹后双线双重结扎,在结扎点远端0.5cm~lcm处剪除己结扎残端;若尚有单纯外痔未处理时,则直接切除多余的赘皮及皮下组织,或者剥离皮下静脉丛;在外痔切口选择性地用00丝线缝合。最后,行肛门指检,确定有无肛门狭窄。术中电凝、钳夹、压迫止血,查无活动性出血,肛内置入凡士

7、林油纱,塔纱压迫,宽胶布固定。治疗组在外剥内扎术基础上,双叶肛门镜暴露每个内痔结扎点,于于结扎点上方0.5cm~lcm处采用3-0带针可吸收慕丝线行间断缝扎,根据黏膜松弛程度,每个点位缝扎1〜4针,缝扎宽度控制在1.5cm左右(略大于结扎宽度),缝扎深度可达肌层。2.1.3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均卧床休息为主,尽量控制排便2do静脉滴注抗生素5d预防感染,并辅以止血药2d,应用聚乙二醇4000散以防大便干燥。每日排便后运用洗药(药物组成:黄柏、苦参、野菊花、芒硝、冰片)坐浴,消毒肛门,以肤痔清软膏3g左右作为痔术后换药。2.2疗效判定标准

8、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症状消失,痔消失;好转:症状改善,痔缩小;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2.3观察项0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