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商标之争

ipad商标之争

ID:28446009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0

ipad商标之争_第1页
ipad商标之争_第2页
ipad商标之争_第3页
资源描述:

《ipad商标之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iPad商标之争2009年是不安静的一年,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为iPad商标的权属问题掀起Y—场无硝烟的战争。直至2012年,随着双方在法庭上握手言和,本案双方当事人的孰是孰非,已经变的不重要了,而通过和解化解商家纠纷,保护商家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更加引起各界的重视,亦成为了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2009年8月,IP发展有限公司向英国唯冠公司提出收购唯冠在各国登记注册的所有IPAD商标的意愿。后经多次辗转,谈判主体变成IP发展公司与台湾唯冠公司。双方于同年12月23日签署商标转让协议,约定转让标的为10个IPAD商标,其屮包括

2、深圳唯冠公司在中国人陆注册的涉案的两个IPAD商标,转让价为3.5万英镑。2010年2刀,IP发展公司又以10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之后,苹果公司要求深圳唯冠公司变更涉案两个商标权属的注册登记吋遭到拒绝。深圳唯冠公司称,台湾唯冠公司无权处分深圳唯冠公司商标,其从未将涉案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双方遂引发争议。在这起商标争夺案中所牵涉的主体相当多,作为_-家国际企业苹果公司似乎从一开始就没弄清楚唯冠公司所有IPAD商标的权属问题,同时,对中国商标法缺乏敁基木的常识。在中国商标转让只存经商标局核准公告生效之后,受让人冰能获得商标权。因此,即使英国IP公

3、司找到了中国大陆iPad商标的真正权利人深圳唯冠公司并与其签订了商标转让协议,只要该转让尚未经商标局核准,深圳唯冠公司如果得知英国IP公司的幕后者是苹果公司,那么,深圳唯冠公司依然可以与第三人签订商标转让协议,将该商标转让给第三人;如果第三人率先在商标局获得了核准,那么第三人就会获得该商标权,而苹果公司仍不能获得该商标权,当然深圳唯冠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再者,苹果公司在未获得中国大陆iPad商标权人的许可的情况下,就大规模商业性地使用该商标,属于严重的侵权行为。所以在整个案件中,苹果公司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家知名国际企业这样的处事方法确实有不妥,也令外界好奇其公司的法务人员

4、怎么会如此的不专业。最终,苹果为此付出了6000万美元的代价。案中的IP公司只是-个傀儡公司,其的幕后者实际上是苹果公司,这是丙方跨国公司常用的商业策略。因为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准确评估,艽价格也通常只有在进行市场交易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苹果公司才采取此策略。如果让出让者知道受让者在市场中地位很高,有很强的经济实力,那么出让者就会开出高的价码。苹果公司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故而通过IP公司出面向唯冠公司购买商标。这种做法到底是否妥当,社会各界也各有看法。只是一旦选用这程商业策略,就应该早早让IP公司与唯冠公司完成转让商标的流程,也不至于沦为任人宰割的地步。再来看看案件中签订

5、协议的主体。一个台湾唯冠公司与IP公司所签订的转让协议;另一个是IP公司与苹果公司签订的转让协议。那么深圳唯冠公司呢?没错,深圳唯冠公司A始至终都不在这两份协议屮出现,虽说深圳唯冠与台湾唯冠同属一个集团,但两者分别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对外拥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整个交易中,深圳唯冠没有获取任何利益,同吋深圳唯冠正面临着破产的命运,他们怎么可能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平白无故地将商标拱手双让?!虽说iPad的价值是由苹果公司所创造的,是苹果公司令到iPad这一商标家喻户晓,连三岁孩童看到iPad都会想到苹果公司而非唯冠公司,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对深圳唯冠公司的利益确实造成的损害。深

6、圳唯冠公司早在2001年即获得了中国大陆的iPad商标权,而苹果公司是在最近几年才使用iPad商标,也就是说深圳唯冠注册在先,苹果使用在后。根据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于商标侵权行为。苹果公司明明知道在中国大陆存在iPad注册商标,在未征得商标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径行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标识,明显构成了商标侵权。从上述的分析来看,任何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识法守法的基础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无论是地方企业还是国际跨国公司都一样,不然到头来只能是自食其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