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

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

ID:28475080

大小:57.7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10

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_第1页
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_第2页
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_第3页
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_第4页
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对三元结构理论研究的一个综述性说明【内容提要】中国二元结构反差扩大的事实显现了二元结构理论指导实践的局限性。信息化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转型障碍的必然选择,客观上确立了农业、工(商)业、信息产业并存的三元结构,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质上表现为三元结构的转型过程。现实的发展迫切需要构建与三元结构相适应的理论。一、传统发展路径:从二元结构到一元结构二元结构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发展中国家一种经济现象的描述,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二元”一词通常来说是指发展中国家经

2、济体系或国际间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分化。最初是由伯克(Booke,1933)提出的,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他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二元结构的一种单纯的描述。后来,本杰明•霍华德•希金斯从“技术二元主义的角度”,用生产函数的异质性来表示原有部门和先进部门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描绘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二元结构学说的创立者是美国黑人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W,ArthurLewis),他在19

3、54年《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由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商业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成负数,劳动者在最低工资水平上提供劳动,因而存在无限劳动供给。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比农业部门工资稍高点,并假定这一工资水平不变。由于两部门工资差异,诱使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资本家利润即剩余的使用,当资本家进行投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量就增加了,从农业部门吸收的剩余劳动就更多了。当剩余劳动力消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也提高

4、了,两部门的收入增加,二元结构逐步走向趋同,过渡到了刘易斯所说的现代经济增长。由于工业一般集中于城市,后来的研宄者也将二元结构称为城乡二元结构。后来,拉一费模型、乔根森模型、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缪尔达尔模型对这一理论赋予了新的内容,使其更加充实和完善。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把二元结构的转换置于完全的市场机制基础之上。在发达国家,二元结构的转换是通过漫长曲折的自我演进,在市场作用下实现的。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早己不存在早期现代化的一些有利条件,它们大都面临着经济起飞和加速工业化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20

5、世纪8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没有完全摆脱劳动过剩的特征之前,出现了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显然,这种现象是古典和新古典二元学说无法解释的。为此,有学者将凯恩斯理论引入二元结构框架中,拉克西特(M•Rakshit)的发展模型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他认为避免完全市场机制下劳动力利用不足和“托达罗失业”,克服市场失灵造成的资源配置弱化,应该引入政府干预,以满足结构转换的需要。二元结构的消除或向同质的一元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问题是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去转换。按照结构学派发展经济学的主张:随着工业化的

6、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扩张,依照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农业剩余劳动力被工商业部门大量吸收,在现代化基础上实现工业与农业的均衡发展,二元结构逐渐趋于一元化,这也就是“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现象。二元结构转换的结果应是工商业部门和农业部门都普遍使用了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各部门、各地区平衡协调发展,经济逐步走向发达的道路。很显然,实现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必然路径,必须具备二个条件:(1)现代工商业部门的扩大(高水平的城市化):(2)传统农业的改造。从世界范围看,任何国家的工业化道路,都包含着从农业经济到

7、二元经济,再从二元经济到现代经济一体化这样两个过程。上述二元经济理论抓住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农业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差异这样一个事实,论证了二元结构转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设计了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拉动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样一条二元结构的转换路径,并引入了政府的干预对完成结构转换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忽视了工农业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由此削弱了其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和指导意义。二、中国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中国是一个如刘易斯所预言的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的农业大国:一方是存在大量剩余劳动

8、力的传统农业;另一方是相对强大的城市工业。但是,从中国的实践看,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并不像理论表述的那样一帆风顺。近代中国一直处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即工业化的过程中。从1949年到1979年,改革前30年的特殊体制和发展战略选择试图使我国的工业化过程跨越轻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重工业的发展又以超强制地抑制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前提,使二元结构的特征更为强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的经济政策的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有了新的变化(1979-19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