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

ID:28627949

大小:133.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2-12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1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2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3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4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页眉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本专题集中的成语多为近年高考和各地模拟考试中已出现的成语,少数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易误用、高考或模拟试题尚未考查的。“浅说”内容一般包括释义、例证、关键点解说三部分。成语后加“★”者是近十五年来高考曾考查过的,词条后注有考查年份。正文后附有词条索引,以便查阅。释义及例证,多出自《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8月版)《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版)《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长春出版社2003年5月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版)《辞海》(上

2、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月音序本版)《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7月合订本版)。中有抵牾处,比照之后,多以《辞海》《辞源》为最后凭依。《成语辨析》(倪宝元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咬文嚼字》杂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2004)有丰富的材料、精当的辨析,本专题集也多有采用。例证或重源流,或重文学性,或重影响力;重视近代、现当代作家、学者的词语使用。关键点的解说、提示或探究,据不同情形多加“董按”或“注”字样。本专题集的初衷之一,是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略知其所以然,故“浅说”内容有不惮其烦处。学生诚能对

3、所举例证细加揣摩,则于语文素养之提升不无裨益,非唯成语专题复习之用。1,心领神会。先看一个例子:“……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这个句子当中的“心领神会”,从语法角度来看用得是错误的。“心领神会”是不及物的动词性短语,不能跟宾语,即不能带动作行为的对象。汉语中,这类词语不少,如:侃侃而谈、津津乐道、无人问津、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喜闻乐见、嬉笑怒骂、生死攸关、夸夸其谈、不屑一顾、浑然不觉、不可理喻、漠不关心、视而

4、不见、家喻户晓、出奇制胜、洗耳恭听、耳闻目睹……这些词语之所以会被用错,多是因为大家把整个词语的用法等同于该词语的末一字或末两字了,如“谈”可带宾语,就以为“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也可带宾语。2,从长计议。★慢慢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目的是考虑得更全面、更周详。现在人多误用为“从长远考虑”。茅盾《虹》之四:还是暂且实行你的“现在主义”罢!明年暑假时我一定回川,那时我们再从长计议。——2004北京卷尝考查。3,.....页脚.....页眉一文不名。★“名”:占有。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只用于人,因为只有人才有穷不

5、穷的问题。刘绍棠《村妇》卷一:腰里一文不名,借钱四处碰壁,便兔子也吃窝边草,到亲戚熟人那里坑骗。——2004北京卷尝考查。4,一文不值。“值”:价值。连一文钱的价值都没有;形容毫无价值,也形容地位卑微、受人鄙视。常用于物,也用于人;因为人、物都有价值的判断问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0回:只要李家把那田的水源断了,那时一文不值,不怕他不卖。5,文不加点。★“点”:古人在字的右上角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写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成熟。语出祢衡《鹦鹉赋》: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又如,岑参《送张直

6、公归南郑拜省》: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2004北京卷尝考查。6,不刊之论。★“刊”:削除,删改。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削掉。“论”:言论,学说,论点。全词指不可改动的、不会磨灭的、正确无比的精辟言论。褒义。董按:①该成语另有结构相同之一系列短语。如:不刊之典(著作、典籍),不刊之作(笔墨、作品),不刊之训(教导、训诫之语),不刊之则(规则、法则)……②今人多把“不刊之论”中的“不刊”等同于“不堪”,误。“不堪”,多表消极意义,多用于不好的方面,较少作定语;如:不堪入目,狼狈不堪,这人

7、太不堪了。③“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正确言论)或“的论”可视为其近义词。——1993全国卷尝考查。7,诛心之论。“诛”,有“谴责”“揭穿”意。谴责他人真正用心的言论,后多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多用作褒义。清代魏源《书明史藁二》:若非礼亲王诛心之论,乌能动史臣之肺腑哉!巴金《随想录》86:诛心之论,痛快淋漓,使高宗读之,亦当汗下。8,名噪一时。★名声很响,在一个时期内尽人皆知。“噪”:广为传扬。董按:该词大约为中性词时居多。尝有复习资料以之为贬义词,恐无充分证据。2004年北京卷高考题第4题D项: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

8、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原答案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即为明证。又按:“梦之音”疑为“梦之谷”之误,《梦之谷》为著名作家、学者萧乾之唯一长篇小说。《梦之音》则未之闻。2004年杭州市第三次模拟题为: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9,火中取栗。★冒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吃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