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

13-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

ID:28680282

大小:1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2

13-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_第1页
13-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_第2页
13-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_第3页
13-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_第4页
13-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_第5页
资源描述:

《13-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消防工程师网上辅导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八章 建筑防爆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熟悉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掌握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与范围,掌握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要求;了解爆炸危险性建筑的构造防爆知识;掌握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的防爆措施。  对于有爆炸危险性的厂房或仓库,以及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通过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可以防止和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当发生爆炸事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在不同生产经营条件下,有爆炸危险性的建筑有不同的防爆方法,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进行了总结归纳,具体如下。  第

2、一节 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  知识点: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  一、防爆原则  根据物质燃烧爆炸原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浓度、温度、压力及混触条件,避免物料处于燃爆的危险状态;消除一切足以引起起火爆炸的点火源;采取各种阻隔手段,阻止火灾爆炸事故的扩大。    二、防爆措施  建筑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分为预防性技术措施和减轻性技术措施。  (一)预防性技术措施  1.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  1)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具有爆炸危险的各类可燃物质。  2)生产设备应尽可能保持密闭状态,防止“跑、冒、滴、漏”。  3)加强通风除尘。  4)预防燃

3、气泄漏,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5)利用惰性介质进行保护。  2.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  1)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2)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点火源。  3)防止日光照射。  4)防止电气火灾。  5)消除静电火花。  6)防雷电火花。  7)防止明火。  (二)减轻性技术措施  1.采取泄压措施  在建筑围护构件设计中设置一些薄弱构件,即泄压构件(面积),当爆炸发生时,这些泄压构件首先破坏,使高温高压气体得以泄放      第11页消防工程师网上辅导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从而降低爆炸压力,使主体结构不发生破坏。  2.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  强化建筑结构主体

4、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在爆炸中足以抵抗爆炸压力而不倒塌。  3.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在建筑设计时,根据建筑生产、储存的爆炸危险性,在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上合理设计,尽量减小爆炸的影响范围,减少爆炸产生的危害。  第二节 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  对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厂房、库房,根据其生产、储存物质的性质划分其危险性,除了生产、储存工艺上的防火防爆要求之外,厂房、仓库的合理布置是杜绝“先天性”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知识点: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范围  (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1.爆炸性气体环境  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第3.2.1条

5、规定。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3个区域等级。  (1)0级区域(简称0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场所。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易爆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非正常运行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  (2)1级区域(简称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  (3)2级区域(简称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

6、场所。  2.爆炸性粉尘环境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第4.2.2条规定,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1)20区。应为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持续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场所。  (2)21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  (3)22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的区域,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规定,爆炸性气体

7、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爆炸性气体环境  释放源应按可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连续级释放源、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释放源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3.2.3)      第11页消防工程师网上辅导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1)按释放源的级别划分。  1.连续级释放源应为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